西岩石佛像

古壁呼灯照,天然金粟装。

石开生外相,云见定中光。

已觉空山静,还愁过客忙。

大千烦恼意,合眼未能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岩石佛像的庄严与静谧之美。首联“古壁呼灯照,天然金粟装”以动态的“呼”字和拟人化的“天然金粟装”,生动地展现了佛像在灯光下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景象,仿佛自然赋予了它金粟般的装饰,充满了神秘与神圣感。

颔联“石开生外相,云见定中光”进一步深化了佛像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象的统一。通过“石开”这一动作,暗示佛像从石中显现,其外在形态与内在光明相互映照,如同云层中透出的光芒,既体现了佛像的超凡脱俗,也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颈联“已觉空山静,还愁过客忙”则表达了诗人对佛像周围环境的感受。在空旷寂静的山中,佛像的存在似乎让一切都变得宁静,但诗人又为来往的行人感到忧虑,担心他们忙碌的生活无法体会到这份宁静与庄严,表达了对人们心灵追求的一种关怀。

尾联“大千烦恼意,合眼未能忘”则揭示了诗人面对佛像时的内心感受。在佛像面前,诗人似乎感受到了宇宙间无尽的烦恼与痛苦,即使闭上眼睛,这些思绪也无法完全忘却。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佛教思想中对人生苦痛的理解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岩石佛像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佛像本身的庄严与神圣,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宇宙以及内心世界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夜闻新安江声

练江新涨万马似,我初闻声当戊年。

寓斋去江及里许,寻声直在卧榻边。

重城鱼钥锁不住,稍厌空夜喧无眠。

今来寓斋去较远,声亦少杀非从前。

谁知梦醒忽震耳,浇胸荡魄逾喧阗。

竹床臬兀杂心动,纸帐掣曳如人搴。

晓来静听欻无有,但以沉响追风弦。

临窗啜茗清彻盎,即是此水相烹煎。

因思昨来十日雨,桃花涨落千山颠。

岂无兰椒并神瀵,亦带黑蜧青蛟涎。

水虽可爱亦可畏,更忆往事心悬悬。

当时初度饮此水,一月对饭不下咽。

头岑腹块杂呕泄,服习许久方平痊。

今来依旧饮此水,此患免否惟随天。

穷薄久已轻性命,但感时事多推迁。

临川徒作孔尼叹,论水且续庄生篇。

百壶明往醉江上,饱看急溜飞长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啼乌行

白项老乌何所求,咿呜呀呷啼檐头。

须臾乃有千百至,黑云一片风飕飕。

啼声潮沸杂悲怒,问之旁人得其故。

朝来设肉网其一,此间即是张罗处。

此时啼乌啼更悲,更有挟弹邻家儿。

弦声一响乌四起,一乌伤重拍地飞。

我观此状泪不止,彼为呼群身更死。

明知无益痛系心,物类相怜有如此。

谁欤罗者伊来前,我今售放拚百钱。

毛蓬脰缩曳之出,甫一脱手翔飘然。

谁知老乌伺墙角,突起追飞羽声肃。

邀之使转啼匝檐,尔纵知恩去宜速。

人不如鸟能钟情,所恨缺陷难为平。

悲欢离合幸无恙,何日能令死者生。

形式: 古风

墙上蒿

墙上蒿,托身何高高。

托身虽高托根孤,主人家有屋上乌。

乌饥墙头啄寒虫,啄蒿飘飘堕随风。

主人虽爱惜,不能使乌不得食。乌得食,乌高飞。

同作寄人活,彼此何用相仇为。

形式: 古风

春江曲

良工制舲舷,周回驾吴榜。

春江正花月,缓载桃根往。

观者艳若仙,中流玉箫响。

深夜江妃游,和歌鼓纤掌。

轻风吹我襟,水云激空朗。

底用员峤浮,何必支机访。

庶几鸱夷人,与话烟波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