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蒿

墙上蒿,托身何高高。

托身虽高托根孤,主人家有屋上乌。

乌饥墙头啄寒虫,啄蒿飘飘堕随风。

主人虽爱惜,不能使乌不得食。乌得食,乌高飞。

同作寄人活,彼此何用相仇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墙上蒿》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描绘墙上蒿的生存状态与乌鸦的关系,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诗中以“墙上蒿”自比,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虽身处高位却根基孤独的处境。比喻自己虽在官场或社会上看似地位显赫,但实际却孤立无援,如同墙上蒿一般。接着,诗人以“主人家有屋上乌”来比喻自己并非真正的主人,而是寄生于他人之下,如同乌鸦依赖主人家的庇护。

“乌饥墙头啄寒虫,啄蒿飘飘堕随风”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乌鸦为了生存不得不觅食的情景,而蒿草则随着乌鸦的行动飘摇不定。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态链,也隐喻了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竞争与依存关系。

“主人虽爱惜,不能使乌不得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讽刺,即使主人再怎么爱护,也不能阻止乌鸦为了生存而觅食。这既是对当时社会制度下个体生存困境的揭示,也是对人性自私和社会不公的一种批判。

最后,“乌得食,乌高飞。同作寄人活,彼此何用相仇为”则是诗人对和谐共处、相互理解的呼唤。乌鸦得到了食物后,可以高飞远行,与寄主共同生活,为何要互相仇视呢?这不仅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也是对社会和谐与共存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反映了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春江曲

良工制舲舷,周回驾吴榜。

春江正花月,缓载桃根往。

观者艳若仙,中流玉箫响。

深夜江妃游,和歌鼓纤掌。

轻风吹我襟,水云激空朗。

底用员峤浮,何必支机访。

庶几鸱夷人,与话烟波赏。

形式: 古风

门有车马客

门有车马客,借问客何为。

忆昔共杯酒,高谊薄云雷。

西游灞陵道,东访燕昭台。

君乘驾高足,我马方虺尵。

讵关时命蹇,升沈各异才。

客为主人言,言言使心哀。

讵以陌上花,忘兹谷中摧。

发箧出文绮,探怀出青瑰。

要脱明月珠,手奉黄金杯。

慨然起相寿,将进仍徘徊。

长揖笑相挽,客今胡为哉。

木生各有节,士生各有怀。

秉素苟不渝,何用相炫财。

脱复共存问,相好无相猜。

形式: 古风

道中

西行及馀月,身与万物旅。

鴶鵴鸣我前,千山富梅雨。

忧食及麦秋,憩劳恋槐午。

深嶂留馀春,高原逆初暑。

芳景一以移,恍若岁无主。

空缅曲宴赏,方乖浣花侣。

长为陌头人,日月不我与。

形式: 古风

古歌

豹兮苦廉,狼兮苦贪。狼心忧饥,豹身忧肥。

狼有膏而成其躯兮,豹亦忧其有皮。

疑斯用顾,智则隐雾。

同空山之岩岩兮,无相视之耽耽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