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湛若水创作,题为《奉和何古林侍御三月廿日居樵二首(其一)》。诗中以花鸟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句“花鸟亦何意,见之而眼明”,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花鸟之美的赞叹。花鸟的存在,不仅美化了自然环境,更让观者心灵为之明亮,情感为之触动。这里的“眼明”不仅仅指视觉上的明亮,更是心灵上的觉醒与愉悦。
接下来,“鸟啼花发处,对主是三清”,进一步描绘了花鸟共存的美好景象。鸟儿的啼鸣与花朵的绽放,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宁静的画面。这里的“三清”可能是指道家所言的“清静无为”的境界,也可能是诗人内心追求的一种精神上的纯净与超脱。通过这一句,诗人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修为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自然与自我和谐共生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哲学思考。诗中的花鸟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组成部分,更是诗人情感与哲思的载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