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惠灵为僧

惠性何如见性通,要教灵验显吾宗。

乘时飏下坠腰石,笑捧衣盂继祖风。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如何理解并展现智慧的本质,这是我们要追求的,为了使神奇的效果显现于我们的信仰体系。
顺应时机,我们如同飞鸟般轻松地传播教义,笑着遵循先人的传统,捧着衣物和器皿。

注释

惠性:智慧的本质。
见性通:理解并展现智慧。
灵验:神奇的效果。
吾宗:我们的信仰体系。
乘时:顺应时机。
飏下:像鸟儿飞翔。
坠腰石:比喻传播教义的负担。
笑捧:笑着遵循。
衣盂:衣物和器皿。
祖风:先人的传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示惠灵为僧》。诗中,诗人以慧性(智慧的本质)与见性(直接领悟本性)为主题,强调佛教修行中理解和体验真理的重要性。"惠性何如见性通"表达出对惠灵弟子悟性高深的赞赏,认为其理解力如同直接洞察佛法真谛一般。

"要教灵验显吾宗"进一步表明诗人希望惠灵能够通过实践和证悟,使佛法的灵验得以显现,从而弘扬和传承佛门的宗旨和教义。

"乘时飏下坠腰石"运用比喻,可能是说惠灵应顺应时机,如同飞鸟振翅般突破困难,去除修行中的障碍,"坠腰石"可能象征着束缚或执着。

最后两句"笑捧衣盂继祖风"则描绘出惠灵轻松愉快地接过衣盂(僧人的日常用品),继承并发扬祖师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禅宗注重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和传承。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惠灵的智慧,鼓励他积极实践佛法,以实际行动光大佛门传统。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光禅者请赞

初而欣,久而厌。明月夜光,多逢按剑。

但信得及,自有灵验。

形式: 押[艳]韵

庆远俊长老请赞

老不死,心未灰。触著恶发,青天怒雷。

引得虎头燕颔,竞起丛林祸胎。

点著便领,何其俊哉。

形式: 押[灰]韵

庆藏主之南屏

曾向殊方典竺坟,丛林有志张吾军。

天寒岁晚重寻旧,莫负青鞋蹈冻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李翱参药山图赞

黑豆数无穷,青松盖不尽。

癯然老比丘,即此吾无隐。

更提云水曲周遮,添得傍人眼里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