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子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啭黄鹂语。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形式: 词牌: 安公子

翻译

柔弱的柳条千丝万缕,到处都是鹅黄嫩绿,鸦雀争相鸣啼。还是早春的天气,轻寒侵入罗衣,刚刚又过去一阵风雨。我深情地询问刚飞回的燕子:在来时路过的绿水桥边,有一个画楼耸立,可曾看到那位美人正在屋里?我料想她静掩云窗,毫无意绪,任凭琴瑟的弦柱上落满尘泥。
我的忧愁像庾信那样多,不知为谁而双眉攒聚?独立在春风中弹下点点清泪,寄予这雾气迷蒙的江水向东流去。想到这昼长春闲的时日,困倦慵懒怎生挨得过去?闲靠孤枕睡意沉沉,听到那黄鹂的婉声柔语。唤醒后更觉无聊,只见斜阳依然照在花圃里。

注释

弱柳:柳条柔弱,故称弱柳。
鸦啼处:此指柳树丛中。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人人:犹言人儿,对亲爱者的称呼,情人的昵称。
哀弦危柱:指乐声凄绝。
柱:筝瑟之类弦乐器上的弦柱。
危:高,指弦音高厉。
此处“危”“哀”是弦柱的修饰语。
庾信愁如许:庾信:南北朝时诗人。
念永昼春闲:春闲,春日闲寂无聊,觉得天长难以打发。
永:长。
永昼:即昼永,日长之意。
百啭:鸣声婉转多样。
厌厌:即恹恹,精神不振貌。
花坞:花房。
坞:原指四面高中央低的山地,引申为四面挡风的建筑物。

鉴赏

这首宋词《安公子》是袁去华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开篇“弱柳丝千缕”,形象地刻画了春天柳树的柔美与轻盈,而“嫩黄匀遍鸦啼处”则通过鸦鸟的叫声,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两句,写出了春天乍暖还寒,主人公在风雨中感受到的春意未深,暗示了内心的敏感与落寞。接下来,词人借燕子的归来,引出对往昔的怀念,“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流露出对旧日恋人或友人的深深思念。

“曾画楼、见个人人否”进一步表达了对那个人的追寻,然而“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则预示着那个人或许已不再,只剩空楼和尘封的记忆,透出深深的哀伤。词的下片,词人借用庾信的典故,表达自己愁绪满怀,无人可诉,“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将孤独和无奈之情推向高潮。

最后,词人感叹漫长的春日里,没有了那个人的陪伴,日子变得漫长而乏味,“闲傍枕、百啭黄鹂语”,黄鹂的鸣叫反衬出内心的孤寂。全词以“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收尾,既写出时光流转,又寓含了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情感深沉而动人。

收录诗词(94)

袁去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 字:宣卿
  • 籍贯:江西奉新(一作豫章)

相关古诗词

红林檎近

森木蝉初噪,淡烟梅半黄。

睡起傍檐隙,墙梢挂斜阳。

鱼跃浮萍破处,碎影颠倒垂杨。晚庭谁与追凉。

清风散荷香。望极霞散绮,坐待月侵廊。

调冰荐饮,全胜河朔飞觞。

渐参横斗转,怀人未寝,别来偏觉今夜长。

形式: 词牌: 红林檎近

诉衷情令(其二)中秋微雨,入夜开霁,吕履谦座上赋此

晓来犹自雨冥冥。投晚却能晴。

姮娥为谁著意,洗得十分明。人自老,兔长生。

酒徐倾。杯行到手,休更推辞,转眼参横。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诉衷情令(其一)

荷花风细竹娟娟。新浴晚凉天。

钩帘坐期素月,相对理朱弦。歌扇底,舞裙边。

旧因缘。忔憎模样,别没包弹,只欠心坚。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侧犯

篆销馀馥,烛堆残蜡房栊晓。寒峭。

看杏脸羞红、尚娇小。游蜂静院落,绿水摇池沼。

闲绕。翠树底、支颐听啼鸟。愁风怕雨,弹指春光了。

音信杳。最堪恨、归雁过多少。困倚孤眠,昼长人悄。

睡起依然,半窗残照。

形式: 词牌: 侧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