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犯

篆销馀馥,烛堆残蜡房栊晓。寒峭。

看杏脸羞红、尚娇小。游蜂静院落,绿水摇池沼。

闲绕。翠树底、支颐听啼鸟。愁风怕雨,弹指春光了。

音信杳。最堪恨、归雁过多少。困倚孤眠,昼长人悄。

睡起依然,半窗残照。

形式: 词牌: 侧犯

翻译

篆香燃尽余下的香气,蜡烛残留在清晨的房间。寒冷而陡峭。
看着杏花脸颊泛红,还显得娇嫩。蜜蜂在寂静的庭院中,水面的池塘随风摇曳。
悠闲地漫步,靠在翠绿的树下聆听鸟鸣。愁苦的风和雨,春天的时光转瞬即逝。
音信渺茫,最令人痛恨的是归雁飞过无数。孤独地倚着,白天漫长,四周悄然无声。
醒来后,依然面对半扇窗户上的斜阳残照。

注释

篆销:篆香燃烧殆尽。
馀馥:残留的香气。
烛堆:堆积的蜡烛残渣。
寒峭:寒冷且陡峭。
杏脸:杏花的脸颊。
羞红:泛红。
游蜂:闲逛的蜜蜂。
池沼:水池。
翠树:青翠的树木。
啼鸟:鸟儿鸣叫。
愁风:令人忧愁的风。
弹指:形容时间短暂。
春光了:春天已逝。
杳:渺茫,无影无踪。
归雁:南飞的大雁。
困倚:困倦地倚靠。
孤眠:孤独的睡眠。
昼长:白天漫长。
残照:夕阳余晖。

鉴赏

这首《侧犯》是宋代词人袁去华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晨春景图。开篇“篆销馀馥,烛堆残蜡房栊晓”,通过篆香燃烧后的余香和残烛的痕迹,暗示了夜色已逝,晨曦微现。接下来,“寒峭”二字渲染出早春的清冷,杏花含羞带怯,娇小可爱。“游蜂静院落,绿水摇池沼”则描绘了蜜蜂在静谧的庭院中忙碌,池水轻摇,生机盎然。

“闲绕。翠树底、支颐听啼鸟”描绘词人闲适地漫步,倚靠翠树,聆听鸟鸣,享受这份宁静。然而,随着情感的转折,“愁风怕雨,弹指春光了”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音信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离愁别绪,归雁南飞,却未能带来期盼的讯息。

“困倚孤眠,昼长人悄”写词人独处的孤寂,白天漫长,四周寂静无声。最后,“睡起依然,半窗残照”以夕阳余晖映照半窗的画面收尾,更添一丝凄凉与无奈。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春日美景的欣赏,又有离愁别绪的抒发,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94)

袁去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 字:宣卿
  • 籍贯:江西奉新(一作豫章)

相关古诗词

卓牌子近

曲沼朱阑,缭墙翠竹晴昼。金万缕、摇摇风柳。

还是燕子归时,花信来后。看淡净洗妆态,梅样瘦。

春初透。尽日明窗相守。闲共我焚香,伴伊刺绣。

睡眼瞢腾,今朝早是病酒。那堪更、困人时候。

形式: 词牌: 卓牌子近

垂丝钓

江枫秋老。晓来红叶如扫。暮雨生寒,正北风低草。

宾鸿早。乱半川残照。伤怀抱。

记西园饮处,微云弄月,梅花人面争好。路长信杳。

度日房栊悄。还是黄昏到。归梦少。纵梦归易觉。

形式: 词牌: 垂丝钓

念奴娇(其五)九日

一番雨过一番凉,秋入苍崖青壁。

昼日多阴,还又是、重九飘零江国。

瘦水鳞鳞,长烟袅袅,枫叶千林赤。

南山入望,为谁依旧佳色。

随分绿酒黄花,联镳飞盖,总龙山豪客。

人世高歌狂笑外,扰扰于身何得。

短发萧萧,风吹乌帽,醉里从敧侧。

明年虽健,未知何处相忆。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二)和人韵

水边篱落独横枝,苒苒风烟岑寂。

踏雪寻芳村路永,竹屋西头遥识。

蕙草香销,小桃红未,醉眼惊春色。

罗浮何处,断肠无限陈迹。

憔悴素脸朱唇,天寒日暮,倚琅玕无力。

岁晚天涯驿使远,难寄江南消息。

自笑平生,怜清惜淡,故国曾亲植。

百花虽好,问还有恁标格。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