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府会湖光亭呈世美

使君终宴先归休,菱盘藻带妨移舟。

湖边何处月已到,观音堂下寒光浮。

鼎来谈笑托新兴,沉沉万籁乾坤幽。

云端飞翼弄清霭,波间戏鬣吹轻沤。

凉飙袭尘了无迹,似动不动蒹葭洲。

却观落日倚栏处,天东缥缈横高楼。

不须要月共形影,吾曹兹焉成献酬。

单衣盈露坐忘返,亦忘佳客相与留。

始知人世恶尘土,生平今夕方中秋。

昨宵莲社二三子,借问赏心如此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十六夜晚府中湖光亭聚会的场景,诗人邹浩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湖光、云霭、波浪等自然景象,以及宴会中的谈笑风生和轻松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菱盘藻带”、“云端飞翼”、“波间戏鬣”等,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使君终宴先归休”,点明宴会结束,主人先行离去的情景,为整幅画面定下了宁静的基调。接着,“菱盘藻带妨移舟”一句,通过“菱盘藻带”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湖面上漂浮的植物,仿佛阻碍着行船前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

“湖边何处月已到,观音堂下寒光浮”两句,将视线转向湖边,月光洒在观音堂下,寒光浮动,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又赋予了场景以诗意的美感。接下来,“鼎来谈笑托新兴,沉沉万籁乾坤幽”两句,转而描写宴会中的欢声笑语,与自然界的寂静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妙状态。

“云端飞翼弄清霭,波间戏鬣吹轻沤”描绘了天空与湖面的动态景象,飞鸟在云端嬉戏,波浪间似乎有轻柔的泡沫在翻滚,这些生动的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暗示了宴会参与者内心的轻松与愉悦。

“凉飙袭尘了无迹,似动不动蒹葭洲”一句,通过“凉飙”(微风)的描述,表现了空气的清新与宁静,仿佛连风都静止了,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最后,“却观落日倚栏处,天东缥缈横高楼”两句,将视角转向日落时分,远处高楼在天际若隐若现,与之前的宁静氛围形成呼应,增添了画面的深度和层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也反映了宴会的欢乐气氛和参与者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次韵德符访世美

秋晨饭香积,举袂清风生。

朅来展江道,老木森亭亭。

纤埃不随步,昨宵寒露零。

人境两相值,简编焕新晴。

迁固久黄壤,椽笔窥群英。

崔子独异趣,一笑铅椠轻。

诗成似金籥,为我开尘扃。

形式: 古风

敬读仁祖实录用前韵

嘉祐纪庚子,犬马初冬生。

安知拱尧舜,不事沉香亭。

尔来百寮底,霏霏清涕零。

弓剑谁与问,白云飞晚晴。

恭闻语乾造,凛如班集英。

遗恩泰山重,死报鸿毛轻。

圣孙王纂承,行当叩天扃。

形式: 古风

送杜君童学士赴阙

西风猎猎鸣旌旗,南阳学士趋丹墀。

南阳父老挽不住,家声复如东汉时。

堂堂材具中梁栋,鬓边寒暑惊驹驰。

垂衣继照揭日月,只应一见舒尧眉。

鸾台凤阁有新路,着鞭宁许驽骀知。

委身报国一心耳,嶷如嵩岱谁能移。

他时廷尉妙生死,还将此道供论思。

凌云大厦肃天宇,千秋万岁无倾攲。

焦头烂额岂足尚,长堤蚁穴今图之。

回看蹇浅丈夫子,攫金清旦方沉迷。

矢来无乡亦可恤,付与公议分高卑。

前人得失焕清简,纳公胸次无孑遗。

愿言朝退坐华省,更以反己为元龟。

儒冠往往喙三尺,勿令白玉生瑕疵。

形式: 古风

世美归侍政府以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作诗送之(其一)

汎汎莲花池,日月几宾送。

乳燕辞故窠,征途亦飞鞚。

会合安可常,万事惊残梦。

何以宽我愁,风流在民众。

形式: 古风 押[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