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初月澹微明,寒我莽回薄。

端居不自好,呼朋走东郭。

同游有童冠,步履亦参错。

周折历纡途,凭凌陟层崿。

峨峨百尺台,中有读书阁。

古堂绝潇洒,长檠罩翠幕。

有美共联翩,狂吟间浪谑。

城头更漏深,半下葳蕤钥。

送送出城闉,还订复还约。

黑云弥四山,骤雨天边落。

欲留不可留,欲去行且却。

屏憩石桥阴,高谈共商略。

邻翁借馀照,瓜果随意剥。

须臾雨色收,广陌净如濯。

携手踏歌还,褰裳复濡脚。

入门雨复滋,空斋转萧索。

呼童更旧衣,苦茗进一杓。

终宵不成寐,悬灯照屋角。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初月微明的夜晚,漫步郊外的情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清幽与宁静,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

首句“初月澹微明”点出时间背景,淡淡的月光洒在大地上,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寒我莽回薄”一句,通过“寒”字,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感受,或许是对孤独、对未知的些许畏惧。

“端居不自好,呼朋走东郭”,诗人因内心不适,于是邀请朋友一同前往东郊,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自然的抚慰。这一行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自然的渴望和追求。

接下来的“周折历纡途,凭凌陟层崿”描述了他们穿行于曲折蜿蜒的小路,攀登陡峭的山崖,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克服困难、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

“峨峨百尺台,中有读书阁”描绘了一座高耸的台阁,其中藏书丰富,象征着知识的殿堂和精神的避风港。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追求,更是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古堂绝潇洒,长檠罩翠幕”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个地方的宁静与雅致,长明的灯光透过翠绿的帷幕,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有美共联翩,狂吟间浪谑”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欢笑,体现了友情的真挚与生活的乐趣。

“城头更漏深,半下葳蕤钥”描绘了夜深人静时分,城门半开半闭的景象,既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欲留不可留,欲去行且却”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在分别时的不舍与无奈,以及对再次相聚的期待。

“屏憩石桥阴,高谈共商略”则展现了他们在石桥下的交谈,讨论着各种话题,体现了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火花。

“邻翁借馀照,瓜果随意剥”描绘了与邻人的友好互动,分享食物,体现了社区间的和谐与互助。

“须臾雨色收,广陌净如濯”描述了雨后大地的清新与洁净,象征着心灵的洗涤与净化。

“携手踏歌还,褰裳复濡脚”表现了他们在雨后的归途中,一边唱歌一边前行,即使鞋子被雨水打湿也不在意,体现了乐观的生活态度。

“入门雨复滋,空斋转萧索”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中,却发现雨又开始下了,室内显得更加冷清,与之前的热闹形成对比,可能预示着孤独或思念的情绪。

“呼童更旧衣,苦茗进一杓”表现了诗人整理衣物,准备再次面对生活的场景,同时泡上一杯苦茶,可能是为了提神醒脑,也可能是为了品味生活中的苦涩与甘甜。

“终宵不成寐,悬灯照屋角”最后,诗人整夜难以入眠,只能借着悬挂的灯光思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与社会中的互动,以及对生活、对自然、对友情的深刻感悟,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林明府

单父奏鸣琴,东阿铸耕器。

弦歌叶雅化,憺泊襄上理。

我侯清庙材,治行洵可儗。

游刃馀盘错,挥斤恢髋髀。

恩覃海澨欢,绩奏彤廷最。

圣主繁萦绥,舆情周眷注。

披云仙舄还,揽辔朱轮驻。

忻兹被和风,嘘咈甘棠树。

形式: 古风

重游西山

回车遵广术,重眺西山麓。

古台绝潇洒,晴景恣遐瞩。

穿云俯危磴,叠石架幽屋。

鸣蝉号枯林,馀响袅相续。

冥心百虑遣,游目千态足。

日影澹林坰,前冈闻伐木。

形式: 古风

经绿护屏陈公甫先生读书处

青山围碧玉,中有读书台。

颓垣鞠草莽,伊人安在哉。

唯馀山丹树,花落点苍苔。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将出京上大座师张玄中魏肖中二先生

希世无长略,挟策干明时。

时髦应景运,迂薄畴见知。

仆徒理装具,言与京邑辞。

倦鸟思安巢,遥遥恋南枝。

岂不怀初服,眄睐属恩私。

誓将策驽劣,报德以为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