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疑赠献甫

一客逢吠狗,无箠制狗狂。

一客叱狗吠,一客言狗良。

良狗岂妄吠,好言已莫详。

言乃仁之趋,叱乃义所当。

趋仁不顾义,非是助狗猖。

吾今不疑仁,仁义嗟何妨。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一位客人遇到狂吠的狗,没有鞭子来约束它的狂性。
一位客人呵斥狗叫,另一位则说这只狗其实并无恶意。
良善的狗怎会胡乱吠叫,好言相劝却难以详尽说明。
言语体现了仁爱的方向,呵斥则是正义应有的行动。
追求仁德的人可能忽略了正义,但这并非助长了狗的嚣张。
我如今并不怀疑仁爱,仁与义的存在并不会互相妨碍。

注释

客:客人。
吠:叫唤。
箠:鞭子。
叱:呵斥。
良:善良。
妄:随意。
详:详细。
趋:趋向。
义:正义。
猖:嚣张。
疑:怀疑。
妨:妨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辩疑赠献甫》,通过三个场景来探讨仁与义的关系。首句以"一客逢吠狗"起,形象地描述了遇到一只狂吠的狗。接着,两位客人对待狗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一位没有工具制止狗的狂吠,另一位则呵斥狗的行为,认为它是良善的;还有一位认为狗的吠叫并非无缘无故,好的言语可能无法完全消除误解。

诗中强调"言乃仁之趋,叱乃义所当",指出言语可以引导人向善,而呵斥则是维护正义的必要行动。然而,如果过于追求仁慈而忽视了正义,就不是在帮助狗,反而可能助长其嚣张。诗人最后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即使在面对仁义抉择时有所疑惑,他仍然坚信仁义并存并无妨碍。

整首诗寓言深刻,通过日常生活小事揭示了道德伦理中的权衡和选择,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哲理性和思辨性。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避为师依韵答李献甫

蛟龙养鬐鬣,当在浩浩浔。

虎豹养文采,当在巍巍岑。

我无太山高,我无沧海深。

斗水与堆阜,恐未慰此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濠梁感怀

天子昔封禅,吾叔从金舆。

回首泰山下,出建双隼旟。

来寻观鱼台,遂远承明庐。

当时十五咏,萤照墨石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糟淮鲌

寒潭缩浅濑,空潭多鲌鱼。

网登肥且美,糟渍奉庖厨。

昔闻渔父贤,尝勉楚人餔。

楚人怀沙死,葬腹千岁馀。

今兹有遗意,敢共杯盘疏。

形式: 古风

襄城对雪(其二)

登城望密雪,浩浩川野昏。

谁思五原下,甲色千里屯。

冻禽立枯枝,饥兽齧陈根。

念彼无衣褐,愧此貂裘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