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含糊一世无分晓,开口何尝在舌头。
万古业风吹不尽,又随月色过罗浮。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虚无和无常之感。"含糊一世无分晓"描绘了人生的模糊不清,仿佛一切都难以明了,缺乏清晰的认识。"开口何尝在舌头"则暗示言语并不能真正表达内心深处的领悟,即使有所言说,也可能并非真实意图的传达。
"万古业风吹不尽"进一步强调世事如梦,无论多少岁月流逝,个人的功业如同被风一吹就散,无法持久。"又随月色过罗浮"以月色和罗浮山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如同月光掠过山头,转瞬即逝。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式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以及言语和物质成就的虚幻,体现了禅宗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力难抬处为君言,神骏何劳更著鞭。
一跃洞天三十六,到时凡骨也成仙。
直甚破沙盆,掀翻海岳昏。
顶门真个瞎,千古累儿孙。
耆婆去后无消息,病者憧憧日扣门。
百草自知无识者,丛丛垂泣在篱根。
宁辨人间是与非,生来淈?眼如眉。
不因说著当年事,万古千秋那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