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秉国约游石淙

上国分携十五秋,未尝偶坐捧茶瓯。

石淙今会须如约,彼此霜毛各满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在京城分别已经十五年,从未一同坐下喝过茶碗中的茶。
如今石淙之约必须遵守,我们的头发都已斑白如霜。

注释

上国:京都。
分携:分别。
十五秋:十五年。
偶坐:一同坐下。
捧茶瓯:一起喝茶。
石淙:地名,可能指约定的地点。
今会:现在约定的聚会。
霜毛:比喻白发。
各满头:都已满头白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作,名为《再和秉国约游石淙》。诗中通过对友人之间久别重逢的描绘,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上国分携十五秋”,讲述的是与朋友分别已有十五个年头,这一别便是长时间的离别。这里的“上国”通常指代远方或旧地,但在此也可理解为昔日美好的时光和场所。诗人通过这个数字,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未尝偶坐捧茶瓯”,则表明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即使是偶尔的相聚机会也未曾有过。这句话强调了彼此之间的疏远,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团聚时光的渴望。

“石淙今会须如约”转折之后,诗人的情感由怀旧转向现实。石淙在这里是约定相见之地的代称,而“今会”则意味着终于有了相聚的机会。“须如约”表达了一种对承诺和约定的珍重,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团聚时光的期待。

最后,“彼此霜毛各满头”,以形象鲜明的话语描绘了两位朋友在分别之后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头发皆已斑白。这句诗既是时间流逝的见证,也是友谊深厚、共度时光的一种印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往与当下的反思,传递出一种珍惜现实中难得的友情,以及面对岁月无情更应加倍珍视眼前人和眼前的时光的情感。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华严真师以诗见贶聊成二章纪其趣尚(其二)

素发青眸七十馀,未尝游学只安居。

旁无几杖身轻健,应为心闲得自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华严真师以诗见贶聊成二章纪其趣尚(其一)

知足随缘处处安,一身温饱不为难。

禅房窄小才容榻,此外从他世界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同僚有独游东游者小诗寄之(其三)

城楼传晚鼓,稍稍讼庭稀。

起拂衣中土,还骑款段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同僚有独游东游者小诗寄之(其二)

咫尺东园乐,无如簿领何。

春风连夜恶,闻道落花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