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的一场喜雨,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江边的宁静与生机。首句“曲江六月有新凉”,点明了地点和季节,虽是六月,却因雨水而带来了一丝清凉,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令尹弹琴不下堂”一句,以令尹(地方官)在雨后悠闲弹琴的情景,表现了官员的雅致生活与内心的平和。
“河阳岂必花成县,彭泽由来菊是粮。”这两句运用了典故,分别引用了河阳和彭泽的历史故事,前者指河阳县因种植花卉而闻名,后者则借用了陶渊明彭泽县令的典故,以菊花象征高洁的品格,表达了对官员清廉自守的赞美。
“桑树连阴驯野雉,马騣滴水舞商羊。”描绘了雨后自然界的和谐景象,桑树的浓荫下,野雉显得温顺,马騄(一种马的别称)的汗水滴落,仿佛与商羊(古代传说中的鸟,能随风起舞)共舞,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
最后,“丰年好写归图画,为觅当时顾长康。”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场喜雨带来的丰收景象绘入画中,并以此纪念当时的顾长康(东晋画家),既是对美好景象的向往,也是对历史名人的致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统一,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