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次打石港》。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晴湾停泊的情景,夜晚借着微光阅读邹氏之书,表达了对命运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君子之道的追求。诗中蕴含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道德修养的反思。
首句“当年曾此泊晴湾”,描绘了诗人过去在晴朗的海湾停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怀旧的氛围。接着,“细读邹书向夜残”一句,展现了诗人深夜读书的场景,通过“细读”和“向夜残”这两个词,既表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
“始信万缘端有命”,这一句是全诗的核心,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领悟到世间万物皆有其注定的命运,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命运安排的结果。这种对命运的信服,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学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最后一句“欲为君子却诚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成为君子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君子之道,是儒家文化中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和努力实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和感悟,探讨了命运、道德修养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