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答舟人》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吴与弼是中国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深受程朱理学影响,主张“致良知”和“格物致知”。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面对虚名与实际的落差,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首句“徒窃虚名实陆沈”,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在社会上获得了虚名,但实际的生活却如同沉入陆地一般,无法真正得到满足或实现。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虚名比作陆地,而实际的生活则比作沉入其中,形象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次句“慇勤空负秉彝心”,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痛苦。诗人虽然尽力去追求心中的道德准则(“秉彝心”),但这种努力却是徒劳无功的,因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使得他的努力显得空洞无力。这里的“慇勤”表达了诗人对道德追求的热忱,“空负”则表明了这种热忱最终未能转化为实际的成果。
后两句“那由回得西风驭,截日深功断自今。”转而探讨了改变现状的可能性。诗人似乎在思考,是否有可能通过某种方式(“西风驭”)来改变当前的局面,但这似乎是不可能的。“截日深功断自今”则表达了诗人决心从现在开始,不再寄希望于外界的改变,而是要从自我做起,通过持续的努力(“深功”)来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吴与弼在面对理想与现实冲突时的深刻反思和自我救赎的决心。诗中既有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强调,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体现了其理学思想中的内在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