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陈希周号静翁吾爱而赋此

静翁问何似,静是主人翁。

本来元不动,谁觅静时踪。

形式: 五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以“静”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设问与回答,展现了诗人对“静”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首先,“静翁问何似,静是主人翁。”诗人以“静翁”自比,提出问题:“静”是什么样的状态?在这里,“静”不仅是被观察的对象,更是主体,是“主人翁”,意味着“静”是一种主动的状态,而非被动的静默。

接着,“本来元不动,谁觅静时踪。”进一步阐述了“静”的本质。这里的“元不动”指的是“静”的本源就是不动,不为外界所动,不因时间流逝而改变。而“谁觅静时踪”则提出了一个反问:在“静”的状态下,如何寻找它的踪迹?这实际上是在强调“静”并非外在可寻之物,而是内在的、永恒的存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静”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超然物外境界的追求和理解。它不仅揭示了“静”的本质,也暗示了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骏逸赠潘汝济北上会试

潘子骏逸驹,一日能千里。

行空冀北群,犹云馀事耳。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

晓枕偶拈二首送陈生舜夫鸣球归诏安(其一)

千里不同地,万里本同天。

天岂在远求,在君柱杖前。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晓枕偶拈二首送陈生舜夫鸣球归诏安(其二)

莲洞十日居,便作千年计。

独怜未绝扳,与子坐超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霁]韵

题郑表弟秋月号

人皆爱秋月,月色四时佳。

我目无全色,宵宵见月华。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