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瓦砚

当时鸳鸯梦,飞入魏宫来。

崇构灭馀香,碧瓦空在哉。

磨砻变新砚,洗刷涤故苔。

但取圭角全,何必琼与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铜雀台瓦砚》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描绘铜雀台瓦砚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物是人非的深沉思考。

首句“当时鸳鸯梦,飞入魏宫来”,以鸳鸯梦为喻,生动地描绘了铜雀台作为曹操建造的宫殿,曾是繁华与梦想的象征,如同鸳鸯双飞般美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美好的景象却如梦一般消散,飞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接着,“崇构灭馀香,碧瓦空在哉”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铜雀台的现状。曾经高大雄伟的建筑,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昔日的香气已随风消散,只有那碧绿的瓦片还在,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

“磨砻变新砚,洗刷涤故苔”两句,转而描述了铜雀台瓦砚的现状。经过岁月的侵蚀,原本的瓦片变成了新的砚台,上面覆盖着青苔,见证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这里的“新砚”与“故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物事的更迭,也暗示了历史的沉淀。

最后,“但取圭角全,何必琼与瑰”两句,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追求。他认为,无论是瓦砚还是其他事物,只要保持其原有的形态和价值,就不必过分追求华丽或珍贵。这里蕴含了对简单纯粹之美的推崇,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铜雀台瓦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物是人非、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变迁的反思,充满了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树下二首(其一)

中庭两佳树,密叶如翠帷。

擢干一何高,铺阴被前墀。

清风自翩翻,正昼无炎曦。

拱揖在我前,我常往参之。

隐几旦复暮,卷书坐忘疲。

安知非华屋,聊以庇荫为。

瑶室陨帝辛,璧台丧周姬。

由来灭亡祸,不为草野施。

偃仰更何顾,欣欢方在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树下二首(其二)

召公爱小棠,百岁俾勿拔。

仲尼憩大树,一宿辄已伐。

圣贤岂殊途,人事有穷达。

出处何可常,我身固微末。

上无燕伯遇,下无宋人孽。

从容圣贤间,得此亦已窃。

形式: 古风

庭树

中庭无多树,花尽自成阴。

熏风吹清和,午影还萧森。

上有出谷鸟,间关鸣好音。

下有放言人,寂寞卧机心。

人鸟各相忘,语默不见侵。

吾庐此最好,岂意在山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石昌言知宿州

宦情重居内,世论轻守藩。

出处苟自得,重轻安足原。

昔常怪萧傅,耻乘太守幡。

颇独多严生,厌直金马门。

优游树风迹,宣布流上恩。

何负廷中臣,而贬千乘尊。

石侯古人风,自令薄夫敦。

平日不汲汲,左迁更轩轩。

轻舟趣行装,合符去天阍。

高卧可以治,簿书岂所烦。

我亦羁旅人,不堪市朝喧。

又无适时用,坐自悲素餐。

愿为江湖长,聊复育元元。

子若未北归,相过识吾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