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门严九重静,窗幽一室闲。
好是修心处,何必在深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的生活状态,通过对“门严九重静”和“窗幽一室闲”的描述,展现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深居简出的环境。诗人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即使身处闹市,也能找到心灵的宁静之所,无需一定要到深山中去寻求。
“好是修心处”一句,直接点出了这种环境对于修养心性、静心思虑的适宜。这里的“修心”,意指通过内在的修炼来达到精神层面的提升和净化。
最后,“何必在深山”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出世离俗、归隐山林的一种质疑或者说是另辟蹊径。诗人认为,心灵的宁静并非一定要依赖于物理环境的改变,而是在于个人的心态和修为。
总体来看,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内在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反映出一种超越物质空间限制、寻求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
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
五声宫漏初鸣夜,一点窗灯欲灭时。
悄悄禁门闭,夜深无月明。
西窗独闇坐,满耳新蛩声。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