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舟中闻雁》由明代诗人周凤翔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舟行于水上,耳畔传来雁鸣之声的情景。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感知和深沉情感。
首句“一苇秋横渡”,以“一苇”象征小舟,巧妙地将季节与行舟结合,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秋季的水面上,小舟轻轻漂浮,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之美。
接着,“三江雁引群”描绘了一幅雁群南飞的画面。在广阔的江面上,雁群成群结队,引领着彼此,向着南方迁徙。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蕴含了生命迁移的哲理,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北来应几日,消息可相闻”两句,诗人借雁的迁徙,表达了对远方消息的期待与思念。雁群南飞,意味着北归的日子不远,而诗人则期盼着远方的消息,这份情感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深深思考。
“嘹唳孤云迥,萧疏夜色分”描绘了夜晚雁鸣与孤云的景象。雁声嘹亮,穿透夜空,与远处的孤云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壮阔的氛围。夜色中的雁鸣,更添了几分凄美与深邃,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当前浑欲诉,木叶落纷纷”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眼前的景象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而那纷纷飘落的木叶,既是自然界的景象,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落叶代表着季节的更替,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引发了诗人对人生、对时间的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舟中闻雁》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消息的深切思念。全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