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咏二高士f(其二)南州徐孺子

南州走冠盖,高士居亭亭。

吾宗不见君,悬榻甘尘冥。

千里为有道,生刍致惟馨。

我亦悦此风,旷怀翻涕零。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两位高士的追忆与敬仰之情。首句“南州走冠盖,高士居亭亭”以南州繁华与高士隐居形成对比,突出高士之不同流俗的高尚品格。接着,“吾宗不见君,悬榻甘尘冥”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与高士相见的遗憾,但又甘愿接受尘世的寂寞,显示出对高士精神的认同与追求。

“千里为有道,生刍致惟馨”则进一步赞美高士虽身处偏远之地,却因道德之光而使周围充满芳香,比喻他们的品德如同生刍一般,虽平凡却能散发出令人敬仰的香气。最后,“我亦悦此风,旷怀翻涕零”表明诗人自己也深受这种高洁之风的影响,内心虽宽广却因感佩而泪流,体现了对高士精神的深深共鸣与感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深情地表达了对古代高士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身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子赠答诗(其一)

我昔游五岳,登高仰寰宇。

附孔上泰山,攀葛吟梁甫。

封禅七十二,其事在太古。

继此徒荒唐,秦皇与汉武。

绵邈予有怀,飞龙居九五。

黋炳以辉煌,圣作而物睹。

一人响圜方,百辟分茅土。

子其从我游,高名录天府。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三子赠答诗(其二)

万古众仙父,卓哉何巍巍。

是辟长男宫,出震凌晨曦。

烛龙衔焜曜,扶桑挺葳蕤。

下顾世民子,劳劳会瑶池。

伯阳度函关,紫气恒相随。

吾祖事皇汉,长与桃实期。

至道存玄言,馀用乃滑稽。

积小以高大,冲虚何所疑。

形式: 古风

三子赠答诗(其三)

宿世随国贰,入山求正觉。

岂以元舅尊,而终縻尔爵。

仙庵对忍辱,净土崇极乐。

鹙子等诞身,迦陵鸣在壳。

幸于五人中,得度自超跃。

净名来妙喜,不二非扃钥。

龙卿勿矜庄,东方休善谑。

皈兹三世佛,诏尔无生学。

形式: 古风

述交篇送郭皋旭还平湖

君家在平湖,相识松江上。

风雪古招提,羁离两相向。

我谢孟尝舍,君将茂陵返。

携我归湖居,解衣劝加饭。

平湖先子泽,故旧情欢然。

缱绻相问遗,郭生先礼贤。

寒夜风飕飕,高斋四座稠。

腊拟吴门过,春期粤海游。

淼淼大江还,迟迟玉山度。

我老子非少,焉能任长路。

雪鬓满头白,荔枝千树红。

归人迎客子,重为说南中。

八月高凉道,山车碾秋草。

不嫌逆旅恶,惟觉诗篇好。

折尽庾关梅,还同北雁来。

未寻蓬荜地,孤负菊花杯。

我昨过庐山,白衣受僧戒。

君从胎已斋,旅食忘鲑菜。

我违五岳愿,千里归训子。

君今纳粤妾,有子从此始。

王门一曳裾,赠橐知何如。

千金何足贵,所贵真南珠。

浙水白迢迢,应通南海潮。

寄语湖中旧,音书肯寂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