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其三)

旁午军书议出车,沿边鹅鹳列为闾。

眼看虎落环瓯脱,心冀燕仇雪望诸。

四海同袍征士气,频年赠策故人书。

荷戈亦是男儿事,何必河鲂始食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黄遵宪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与对将士们英勇精神的赞美。首句“旁午军书议出车”描绘了朝廷在紧急军情下商议出兵的情景,显示出国家面临危机时决策层的忙碌与紧迫。接着,“沿边鹅鹳列为闾”一句,以鹅鹳喻指守边的士兵,形象地描绘了边疆的防御布局,表现了军民一心保卫国土的决心。

“眼看虎落环瓯脱,心冀燕仇雪望诸”两句,通过“虎落”和“瓯脱”的比喻,表达了对敌人的威胁与国家边防的紧张局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消除燕赵之仇,即解决北方边患的愿望。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贯穿全诗,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与期盼。

“四海同袍征士气,频年赠策故人书”则进一步强调了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侮的精神。诗人不仅关注前线的军事行动,也重视智谋策略的贡献,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

最后,“荷戈亦是男儿事,何必河鲂始食鱼”两句,以“荷戈”(手持武器)象征参战,以“河鲂”(一种淡水鱼)比喻生活中的琐事,表达了诗人认为投身国家事业是男子汉应有的责任,不应被日常生活的小事所束缚的观点。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国家的忠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将士们英勇精神的崇高敬意,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治理和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其四)

齐东燕北走舟车,三载南云望倚闾。

宦学无成便归去,父兄有命敢行诸。

伤禽恶听连环弹,老蠢愁翻旧校书。

碧海制鲸公手笔,倘分勺水活枯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其一)

呜呼制艺兴,今盖六百年。

宋、元始萌蘖,明制皇朝沿。

十八房一行,群蚁趋附膻。

诸书束高阁,所习唯兔园。

古今昏不知,各各张空拳。

士天一息气,奄奄殊可怜。

黼黻承平时,无贤幸无奸。

小丑一窃发,外患粉钩连。

但辨口击贼,天下同拘挛。

祖宗养士恩,几费大官钱。

徒积汗牛文,焉用扶危颠?

到此法不变,终难兴英贤。

中兴名世者,岂不出其间。

形式: 古风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其二)

汉家耀武功,累叶在西北。

车书四万里,候尉三重译。

物腐虫蠢生,月盈詹诸蚀。

鼠盗忽窃发,犬戎敢相逼。

惜哉臣年少,不及出报国。

中兴六月师,群阴归殄灭。

臣虎臣方叔,持节布威德。

如何他人睡,犹鼾卧榻侧?

白气十丈长,狼星影未匿。

群狐舞天山,尊者阿古柏。

公与秦、晋盟,隐若树一敌。

王师昨出关,军容黑如墨。

狺狺桀犬吠,尚迟有苗格。

东南鬼侯来,昼伏夜伺隙。

含沙射人影,鬼蜮不可测。

虎威狐辄假,鸱视鼠每吓。

今年问周鼎,明年索赵璧。

恫疑与虚喝,悉索无不力。

荡荡王道平,如行入荆棘。

普天同王臣,咸愿修矛戟。

荷戈当一兵,吾亦从杀贼。

形式: 古风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其三)

两汉举贤良,六朝贵门第。

设科不分目,我清重进士。

孔、孟生今日,必就有司试。

岂能无斧柯,皇皇行仁义。

宪也少年时,谓芥拾青紫。

五岳填心胸,往往矜爪嘴。

三战复三北,马齿加长矣!

破剑短后衣,年年来侮耻。

下争鸡鹜食,担囊走千里。

时时发狂疾,痛洒忧天泪。

群书杂然陈,所志非所事。

枘凿殊方圆,如何可尝试?

今上元二年,诏书下黄纸。

帝曰尔诸生,尔其应大比。

纷纷白袍集,臣亦出载贽。

既不莘野耕,又难漆雕仕。

龙门虽则高,舍此何位置。

抡才国所重,得第亲亦喜。

绕床夜起舞,何以为臣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