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其三)

两汉举贤良,六朝贵门第。

设科不分目,我清重进士。

孔、孟生今日,必就有司试。

岂能无斧柯,皇皇行仁义。

宪也少年时,谓芥拾青紫。

五岳填心胸,往往矜爪嘴。

三战复三北,马齿加长矣!

破剑短后衣,年年来侮耻。

下争鸡鹜食,担囊走千里。

时时发狂疾,痛洒忧天泪。

群书杂然陈,所志非所事。

枘凿殊方圆,如何可尝试?

今上元二年,诏书下黄纸。

帝曰尔诸生,尔其应大比。

纷纷白袍集,臣亦出载贽。

既不莘野耕,又难漆雕仕。

龙门虽则高,舍此何位置。

抡才国所重,得第亲亦喜。

绕床夜起舞,何以为臣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其三)》是晚清诗人黄遵宪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于科举制度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中开篇“两汉举贤良,六朝贵门第”,对比了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从两汉时期的举荐贤良到六朝时期重视门第出身,反映了古代社会选拔人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接着,“设科不分目,我清重进士”则指出清朝时期科举制度的重要性,强调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公平性。

“孔、孟生今日,必就有司试”表达了对儒家圣贤孔子和孟子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的思考,即他们若生活在今天,也必定会参加官府的考试。接下来的“岂能无斧柯,皇皇行仁义”则强调了在追求仁义的同时,也需要有实现理想的方法和途径。

“宪也少年时,谓芥拾青紫”描述了诗人年轻时的雄心壮志,认为自己能够轻易获得高位。然而,“五岳填心胸,往往矜爪嘴”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表达了诗人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无奈与痛苦。

“三战复三北,马齿加长矣!”描述了诗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次失败的经历,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破剑短后衣,年年来侮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因屡次失败而遭受的屈辱和痛苦。

“下争鸡鹜食,担囊走千里”表达了诗人为了生活和追求理想而奔波劳碌,甚至不惜牺牲尊严。“时时发狂疾,痛洒忧天泪”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痛苦,以及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群书杂然陈,所志非所事”反映了诗人面对众多书籍却无法找到实现自己志向的途径的困惑。“枘凿殊方圆,如何可尝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才能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异的感慨。

最后,“今上元二年,诏书下黄纸。帝曰尔诸生,尔其应大比”描述了皇帝颁布诏书,鼓励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纷纷白袍集,臣亦出载贽”描绘了众多士子聚集应试的场景,诗人也参与其中。“既不莘野耕,又难漆雕仕”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农耕和仕途道路的放弃。“龙门虽则高,舍此何位置”则强调了科举考试对于个人命运的重要性。

“抡才国所重,得第亲亦喜”表达了科举考试对于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视,同时也让家人感到欣慰。“绕床夜起舞,何以为臣子?”则以诗人深夜起舞的场景,表达了他对科举考试结果的期待和作为臣子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科举制度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挣扎与坚持。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大狱四首(其一)

国耻诚难雪,何仇到匹夫?

既传通道檄,翻弃入关繻。

事竟成狙击,危同捋虎须。

阴谋图一逞,攘外计何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大狱四首(其二)

万里滇南道,空劳秉节臣。

就令戎伐使,已累汉和亲。

况坐王庭狱,惟诬化外人。

在旁鹰眼睨,按剑更生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大狱四首(其三)

洗血拚流血,鲸鱼海上横。

人方投袂起,我始奉书行。

重镇劳移节,群儿虑劫盟。

怀柔数行诏,悔过复渝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大狱四首(其四)

休唱攘夷论,东西共一家。

疏防司里馆,谢罪使臣槎。

讵我持英簜,容人击副车。

万方今一概,莫自大中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