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老松青桐联二十字绝句

有松堪系马,遇钵更投针。

记得汤师句,高禅助朗吟。

乘晴入精舍,语默想东林。

尽是忘机侣,谁惊息影禽。

一雨微尘尽,支郎许数过。

方同嗅薝卜,不用算多罗。

形式: 五言绝句

翻译

有棵松树可以拴马,遇见僧钵就可放下针
还记得汤师曾说过的话,高深的禅理助我吟诵
趁着晴天走进清净的僧舍,默念着东林寺的往事
这里都是不计心机的朋友,谁能惊动栖息的鸟儿
一场雨后尘埃洗净,我期待着多次来访
正像欣赏薝卜花香,无需计算繁复的礼节

注释

松:松树。
堪:能够。
系:拴。
马:马。
遇:遇见。
钵:僧人的食具。
投:放下。
针:细小物品。
汤师:指代某位禅师。
句:话语。
高禅:高深的禅理。
朗吟:大声吟诵。
精舍:清净的僧舍。
语默:言语和沉默。
东林:东林寺。
尽:洗净。
忘机侣:不计心机的朋友。
惊:惊动。
息影禽:栖息的鸟儿。
一雨:一场雨。
微尘:尘埃。
支郎:对友人的称呼。
许:允许。
数过:多次来访。
嗅:闻。
薝卜:一种香料植物。
不用:无需。
算:计算。
多罗:繁琐的礼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方僧侣在长安诸寺之间游历的景象和心境。开头两句“有松堪系马,遇钵更投针”生动地展现了僧人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用松枝拴好马匹,偶尔捡起地上的钵(佛教僧侣吃饭的器具)并小心翼翼地将其归位。这两件琐事透露出一种平和与自在。

接下来的“记得汤师句,高禅助朗吟”则是对前人诗文的缅怀和对同伴僧侣间相互帮助、共同诵读佛经的情景。这里的“汤师句”可能指的是某位师父的教诲或诗句,而“高禅”则是一种心境,意在表达对禅定的崇尚和追求。

诗人随后写道:“乘晴入精舍,语默想东林。”这里,“乘晴”意味着趁着晴朗的天气,僧侣步入那宁静幽雅的佛寺内室(精舍),心中或许浮现出对“东林”的思念。东林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方,或是一种精神寄托。

下两句“尽是忘机侣,谁惊息影禽”则表达了僧侣们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自然界中生物(如影中的禽鸟)不再有过多惊扰和干涉。

最后,“一雨微尘尽,支郎许数过。方同嗅薝卜,不用算多罗”则是对某次雨后情景的描绘,及僧侣之间无需计较、互相谅解的情感交流。“一雨”洗净了尘世的喧嚣,“微尘尽”象征着心灵的澄清;“支郎许数过”则是对某种协议或约定的达成,可能是在僧侣之间就物质需求进行的简单协商。而“方同嗅薝卜,不用算多罗”则表明在这群体中,他们对于物资并不计较,每个人都能从对方身上获得支持和理解,就如同嗅探着草丛中的香气而不需过分计算。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僧侣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们超然物外、心灵澄明的一种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75)

段成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邹平郡公,工诗,有文名。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信佛读经,饮酒赋诗唱和,以解其忧,诗中多流露出超脱世俗的消极情绪

  • 字:柯古
  • 籍贯:晚唐邹平
  • 生卒年:803-863

相关古诗词

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蛤像联二十字绝句

相好全如梵,端倪祗为隋。

宁同蚌顽恶,但与鹬相持。

虽因雀变化,不逐月亏盈。

纵有天中匠,神工讵可成。

形式: 五言绝句

游长安诸寺联句.常乐坊赵景公寺.题约公院

印火荧荧,灯续燄青。七俱胝咒,四阿含经。

各录佳语,聊事素屏。丈室安居,延宾不扃。

形式: 四言诗 押[青]韵

游长安诸寺联句.翊善坊保寿寺.先天帧赞联句

观音化身,厥形孔怪。胣脑淫厉,众魔膜拜。

指梦鸿纷,榜列区界。其事明张,何不可解。

阎阿德川,大士先天。众象参罗,福源田田。

百亿花发,百千灯然。胶如络绎,浩汗连绵。

燄摩界戚,洛迦苦霁。正念皈依,众青如?。

戾滓可汰,痴膜可蜕。稽首如空,睟容若睇。

阐提墨师,睹而面之。寸念不生,未遇乎而。

形式: 四言诗

高谈敬风鉴,古貌怯冰棱。

虱暴妨归梦,虫喧彻曙更。

梦里思甘露,言中惜惠灯。

新破毗昙义,相期卜夜论。

随樵劫猿藏,隈石觑熊缘。

捽胡云彩落,疻面月痕消。

掷履仙凫起,扯衣蝴蝶飘。

羞中含薄怒,颦里带馀娇。

醒后犹攘臂,归时更折腰。

狂夫自缨绝,眉势倩人描。

不愿石郎戴笠,难甘玉女披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