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中秋无月》由明代诗人范景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无月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清宵何事偏阴雨”,以设问的方式开篇,表达了对中秋之夜为何偏偏是阴雨连绵的不解与感慨。接着,“一岁中秋得几回”一句,点明了中秋佳节的珍贵与难得,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淡淡忧伤。
“有酒停斟迟月上,将眠更起看云开”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等待月出的场景。在等待过程中,诗人先是在饮酒中消磨时间,期待月亮的出现;待到夜深人静,又起身观察云层的变化,希望能见到月光的踪迹。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月的渴望,也体现了其闲适而又略带寂寞的生活态度。
“光馀明夜留相补,约定故人怨不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象着明夜的月光会弥补今晚的遗憾,并期待着与老友相聚,共享月色的美好。然而,友人的缺席让这份期待化为怨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能如愿相聚的遗憾。
最后,“若使游仙成好梦,也应无用管弦催”一句,以假设的方式收尾,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梦境中也能感受到月光的美好,但现实中的欢聚却因友人的缺席而变得不完整。这既是对无月之夜的无奈接受,也是对友情和相聚之美的深刻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无月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