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渡采石怀当涂诸友人

高城翳难望,山暝日飘忽。

唤渡横江时,苍崖已栖鹊。

牛渚静惊涛,天门锁双阙。

江随花月夜,舟与水云发。

风细不满帆,露重渐盈袜。

万响俱寂寥,微波偶瑟汨。

租船高咏沈,画舫清游歇。

试问古来人,共此青天月。

抚景方沈吟,怀人黯销骨。

离歌间微茫,别宴散匆卒。

今宵江馆中,应有梦飞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渡江的景象,充满了对远方朋友的怀念之情。首句“高城翳难望,山暝日飘忽”描绘了夜晚山城隐没在暮色中的朦胧景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唤渡横江时,苍崖已栖鹊”通过唤渡和归巢的鹊鸟,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自然的和谐。

“牛渚静惊涛,天门锁双阙”两句,将视线转向江面,牛渚山的静谧与江面的惊涛形成对比,而“天门锁双阙”则暗示着某种庄严或封闭的意象,可能象征着某种不可触及的境界或理想。

“江随花月夜,舟与水云发”描绘了江面随着月光和花影的映照,显得格外美丽,而船只仿佛与水云融为一体,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梦幻感。“风细不满帆,露重渐盈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凉爽与湿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感受。

“万响俱寂寥,微波偶瑟汨”两句,以万籁俱寂的环境衬托出微小的波浪声,这种反差更显出了夜晚的宁静与深邃。“租船高咏沈,画舫清游歇”则描绘了诗人独自乘船游览的情景,通过“高咏”和“清游”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

最后,“试问古来人,共此青天月”表达了诗人对古人共赏明月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抚景方沈吟,怀人黯销骨”则是直接抒发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离歌间微茫,别宴散匆卒”描绘了分别时的场景,虽然歌声微弱,但别宴的结束却显得匆忙而短暂。“今宵江馆中,应有梦飞越”则以想象的方式,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情的永恒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寿州赠知州张荪圃先生(其一)

兰台虎观孰称雄,大有人藏吏隐中。

入梦三刀衔甫换,随身万卷橐常空。

天教经术成经济,我识才工胜宦工。

循吏儒林更文苑,他年佳传总归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寿州赠知州张荪圃先生(其二)

山右文章举世推,滨江桃李遍新栽。

知公独有千秋意,造士皆成一代才。

大雅扶轮归老辈,小山承盖属舆台。

自惭漂泊淮南客,又就侯门得得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登寓楼

书剑劳劳久倦游,偶思清啸得高楼。

淮山中断开平楚,颍树遥分见数州。

地僻市官偏倨傲,年荒关吏且穷愁。

乡心绝似胎簪水,日夜东南不尽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钱雨楼图照(其二)

冻合千林鸟断群,此间位置尽宜君。

谁知万仞高寒意,沁入诗脾已十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