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其十)

文驷陈大庭,膰肉宿所脩。

群婢一以盛,君子乃见咻。

孰谓彼妇口,于中可优游。

蟪蛄遂盈耳,凤兮当何求。

斧柯不在手,龟山郁绸缪。

翱翔七十国,交辙奸诸侯。

狄水衍其波,罔济非无舟。

驾言从吾好,还辕息我陬。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咏古》系列之一,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文驷陈大庭,膰肉宿所脩”,描绘了古代宫廷宴会上,文臣们排列整齐,准备享用祭祀后的肉食的场景,暗示了权力与仪式的庄严。

接着,“群婢一以盛,君子乃见咻”两句,通过婢女盛放食物与君子的反应,暗喻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异与互动,君子的言行举止在婢女面前显得更为显眼。

“孰谓彼妇口,于中可优游。蟪蛄遂盈耳,凤兮当何求。”这几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妇人之口比作能传入耳中的蝉鸣,强调了言语的力量;同时,将凤鸟(象征高尚品德或理想)置于困境,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

“斧柯不在手,龟山郁绸缪”则通过斧头与山的隐喻,表达了在面对困难时,缺乏适当工具或手段的无奈与困扰。

“翱翔七十国,交辙奸诸侯”描述了古代政治家周旋于各国之间,与诸侯交往的情景,体现了外交策略与个人能力的重要性。

“狄水衍其波,罔济非无舟”通过水流与船只的比喻,暗示了尽管面临困难与挑战,但并非没有解决之道,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策略与行动。

最后,“驾言从吾好,还辕息我陬”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遵循内心的善良与正义,回到道德与和谐的道路上来,寓意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与隐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理想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咏古(其十一)

忽忽岁已莫,太台役方作。

太上美遨游,禾黍未能穫。

滞穗满甫田,风雨殚零落。

相国一沾襟,罢酒不为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咏古(其十二)

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贫。

不见孙叔敖,其子行负薪。

五霸相代兴,主烈难为臣。

令名有遗封,馀财喜没人。

寝丘虽言恶,千载功无湮。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咏古(其十三)

阖闾为无道,厥欲如蛇豕。

荐食视上国,乃政从楚起。

昭王在草泽,群臣不复纪。

使者哭秦庭,七日未得理。

入郢既已甚,丘陇行见箠。

感兹告急言,誓彼同袍士。

贤臣亦多术,存亡尤独美。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咏古(其十四)

吴王既栖越,出游包山湖。

道逢一丈人,邀我洞庭隅。

灵墟发深藏,中有神禹书。

大文秘天地,乃传百六初。

金简歊浮云,玉宇回璇枢。

科斗不可辨,鸟迹互盘纡。

精华一以泄,厌气直国庐。

顾见二室颠,三石方扶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