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其十二)

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贫。

不见孙叔敖,其子行负薪。

五霸相代兴,主烈难为臣。

令名有遗封,馀财喜没人。

寝丘虽言恶,千载功无湮。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此诗《咏古(其十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比贪官与廉吏的不同命运,以及对历史人物孙叔敖及其子的描绘,展现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深刻思考。

首句“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贫”开篇即揭示了贪官与廉吏的命运差异:贪官因追求财富而苦恼,而廉洁的官员则因生活清贫而感到困扰。这种对比鲜明地突出了道德与物质之间的冲突。

接着,“不见孙叔敖,其子行负薪”一句,借古喻今,以孙叔敖为例,说明即使廉洁的官员在世时可能生活困顿,但他们的后代却能因此而得到他人的帮助和尊重。孙叔敖之子背柴的情景,象征着廉洁官员后人自力更生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对廉洁官员的敬重。

“五霸相代兴,主烈难为臣”则将视角转向历史,通过描述春秋时期五霸的更替,强调了权力更迭的频繁与激烈,以及作为臣下的不易。这句话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隐喻,提醒人们在权力面前保持忠诚与节操的重要性。

“令名有遗封,馀财喜没人”进一步探讨了名声与财富的传承问题。即使一个人在世时名声显赫或拥有财富,死后这些也并非完全属于自己,而是会成为他人继承或分享的对象。这句诗提醒人们,真正的财富和价值在于品德和精神层面的传承。

最后,“寝丘虽言恶,千载功无湮”以寝丘(古代陵墓)为例,指出即便陵墓所在之地环境恶劣,但其主人的功绩和美德却能流传千年,不受时间侵蚀。这句话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伟大成就永存的信念。

综上所述,《咏古(其十二)》通过对比贪官与廉吏、历史人物孙叔敖及其子的故事,以及对权力、财富、名声与品德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道德与历史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咏古(其十三)

阖闾为无道,厥欲如蛇豕。

荐食视上国,乃政从楚起。

昭王在草泽,群臣不复纪。

使者哭秦庭,七日未得理。

入郢既已甚,丘陇行见箠。

感兹告急言,誓彼同袍士。

贤臣亦多术,存亡尤独美。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咏古(其十四)

吴王既栖越,出游包山湖。

道逢一丈人,邀我洞庭隅。

灵墟发深藏,中有神禹书。

大文秘天地,乃传百六初。

金简歊浮云,玉宇回璇枢。

科斗不可辨,鸟迹互盘纡。

精华一以泄,厌气直国庐。

顾见二室颠,三石方扶疏。

形式: 古风

咏古(其十五)

薛公得冯驩,门下知者谁。

十日居传舍,乃问客所为。

先生惟一剑,弹铗何其悲。

授室缔高国,驱车出中逵。

主人意已厌,同列宁见推。

田文既失位,倾身与持危。

片言悟齐主,复相名益垂。

奇士多侮世,藏用匪可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咏古(其十六)

中春阳和起,嘉观临四方。

刻石颂功德,从臣纪攸长。

上以献泰成,下威六暴彊。

郡县乃作始,经纬不踰行。

荐号立大义,昭设咸有章。

濯俗谅已美,刑名非恒常。

鞭箠出顽夫,二世寻灭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