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吴郡望亭眺灵岩尚方诸山

江舸南回舣望亭,东风绿鬓欲凋零。

山川揔属春光好,草木犹吹战血腥。

香径燕归谁旧识,尚方莺啭我曾听。

遥怜三百题诗寺,石上藤萝雨后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江上的船儿向南回航,停靠在望亭,春风中我的黑发似乎快要凋谢。
山河大地都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下,花草树木仿佛还残留着战争的血腥气息。
花香小径上,燕子归来,它们还是我旧时相识吗?尚方鸟儿鸣叫,却是我曾听过的声音。
远方那座三百题诗的寺庙,雨后的石壁上,藤萝显得更加青翠。

注释

江舸:江上的船只。
南回:向南回航。
舣望亭:停靠在望亭。
东风:春风。
绿鬓:黑发。
凋零:凋谢。
山川:山河。
揔属:属于。
春光好:明媚的春光。
草木:花草树木。
战血腥:战争的血腥。
香径:花香小径。
燕归:燕子归来。
旧识:旧时相识。
尚方莺啭:尚方鸟儿鸣叫。
曾听:曾听过。
遥怜:远望怜惜。
三百题诗寺:三百题诗的寺庙。
石上藤萝:石壁上的藤萝。
雨后青:雨后的青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末夏初的景象,江南水乡的舣望亭是诗人观赏自然美景的地方。东风吹拂,使得绿色的树鬓似乎要凋零了,这是季节更迭的写照,也隐含着时光易逝的感慨。

山川间春光正好,表达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但“草木犹吹战血腥”一句,则透露出战争的痕迹和悲哀,这可能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隐晦抒写。

接下来的“香径燕归谁旧识,尚方莺啭我曾听”两句,通过对往昔美好记忆的追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过往岁月的怀念与眷恋。这里的“香径”、“燕归”、“莺啭”,都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

最后,“遥怜三百题诗寺,石上藤萝雨后青”两句,则是对名胜古迹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对“三百题诗寺”的远眺,表达了自己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之情,而“石上藤萝雨后青”,则是在描绘一幅雨后的静谧景象,同时也寓意着岁月沧桑中自然界的坚韧不拔。

总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尊崇,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病起即事

壮怀玉具剑空携,老去金门献赋迟。

服药身躯多病日,养花天气半阴时。

愁乡尘积瑶琴岳,梦境寒生翠被池。

春事几何公事急,可怜蝴蝶挂蛛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入阊门

乱后阊门暂得归,莫春三月马騑騑。

桃花也复如人面,柳絮依然点客衣。

画舸神仙流水远,綵云楼阁劫灰飞。

姑苏两度看游鹿,莫倚东风问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昭君曲

毡城万里风雪寒,妾行虽危汉室安。

汉室已安妾终老,妾颜穹庐岂长好。

汉家将相多良策,更选婵娟满宫掖。

单于世世求和亲,汉塞自此无风尘。

形式: 古风

枯鱼过河泣

北溟有鲲,喷薄昆崙,气吞积石摧禹门。

过河河水枯,踪迹困泥涂。

垂涎向海若,能济涓滴无。

中流有鲂鲤,不贷斗升水。

巨口走噞喁,逆游莫若鲔。鲲兮鲲兮,尔泣何由。

龙伯知决雨,津倒天池。洚水横行,随鲲所之。

扬鳍为谢鲂与鲤,还有桃花春涨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