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纱.七夕

似水柔情泻绿波。隔云幽思落明河。

惊起井梧凉露影,鹊飞过。

楼上花枝斜倚枕,镫前风影小停梭。

二十五声秋点碎,听残荷。

形式: 词牌: 山花子

鉴赏

此诗以细腻笔触描绘了七夕节的夜晚景象,情感深沉而含蓄。首句“似水柔情泻绿波”运用比喻手法,将女子的柔情比作流水,流淌在碧绿的波浪之上,形象地展现了情感的流动与细腻。接下来,“隔云幽思落明河”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层次,云层之后的幽思仿佛落入了明亮的银河之中,既神秘又遥远,暗示了情感的深远和不可触及。

“惊起井梧凉露影,鹊飞过”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变化,如秋夜的凉露和飞过的喜鹊,巧妙地引入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氛围。井边的梧桐树在凉露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生动,而喜鹊的飞过,则是七夕传说中的关键元素之一,预示着牛郎织女即将相会。

“楼上花枝斜倚枕,镫前风影小停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温馨的画面,楼上的花枝斜倚在枕边,仿佛在倾听远方的声音;灯前的梭子轻轻停下,似乎也在等待着什么。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期待与思念。

最后,“二十五声秋点碎,听残荷”以秋夜的钟声和残荷的声响作为结尾,将整个场景推向了高潮。二十五声秋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等待的漫长;听残荷,则让人联想到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脆弱。这一句不仅深化了情感的表达,也赋予了诗歌以哲理的思考,让人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摊破浣溪纱·七夕》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成功地捕捉了七夕之夜的浪漫与哀愁,展现了诗人对爱情、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22)

顾光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新凉.题京口渡江图送查查亭户部南归省觐

画里携征棹。渺江波、莼鲈正美,水肥帆饱。

应得高堂开笑口,笑把莱、衣换了只。

此计于、君独早我。忆晨昏千里外浸。

旗亭艺、贳酒长安道。风吹柳,叶如埽。

尊前谁唱江南好。忽飞来、金焦两点,恰如拳小。

北固远随三楚尽,一片布帆风峭。

刚衬着、海门残照。知有旷怀消未得。

付数行、低雁芦州杳。离别意,满秋草。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蓦山溪.甲戌秋卜居宣武门外之保安寺街破屋数间庭中双槐交荫每下直掩关寺钟出树真想在襟颜其屋曰听钟系这以词寄故园诸友

冷吟闲醉,判作凫鸥侣。

约略似江南,占一片、微波小住。

棕鞋桐帽,回首旧池塘,乌相树,门前路,摇落今何许。

帘衣垂了,四壁吸蛩语。

茅屋又秋风,也算是、杜陵羁旅。

客来访我,但问有人知,萧寺古,槐花雨,穿过残钟去。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江城子.邹小山宗伯座主招饮菊前即和原韵

明灯迭鼓饮交酬。缀香球点清幽。

西风剪剪,剪取画屏秋。

人似黄花花似鹤,帘不倦,共遨游。

醉中身世一浮沤。李膺舟谢公楼。

林泉洵美,烟澹雨初收。

远雁数声南去也,独立月当头。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押[尤]韵

念奴娇.雁字

关山凄冷,向长空题作,一篇秋赋。

梦笔江淹传别恨,揽入断云残雨。

界破三行,惊回数点,写不成离句。

模糊心事,西南吹下南浦。

频看似整还斜,似疏还密,似断还回互。

野鹜家鸡都不是,别有回文机杼。

旅舍灯昏,闲门月暗,化作相思谱。

相思无益,墨痕飘洒何处。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