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范梈的《登觉山寺》描绘了作者登山寻幽的体验。首句“远见浮图顶”展现了寺庙高耸入云的景象,暗示了旅途的遥远和目标的神圣。接着,“逡巡及寺门”描绘了诗人缓慢而谨慎地接近寺庙的过程,表现出对清静之地的向往。
“此行如有待”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此次登临的期待和虔诚,暗示着他对佛法或精神层面的追求。“何地更无喧”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环境的宁静,与尘世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山背斜阳恶”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山势陡峭,光线阴暗的景象,增添了寺庙的神秘感。“泉侵落叶浑”则通过落叶被泉水浸润的细节,渲染出一种秋意浓厚、自然和谐的氛围。
最后两句“沉沉委台殿,多是赐金幡”描绘了寺庙的庄严与历史沉淀,暗示了这座寺庙可能曾受皇家恩赐,金幡(佛教法器)的出现增添了其宗教气息和历史厚重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觉山寺的旅程,寓含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