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李质的《题读书岩》,描绘了一幅隐逸与学问并重的文人生活图景。诗中以“独秀山椒石室幽”开篇,巧妙地将读书岩置于自然与人文交汇的高处,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弦歌太守日来游”一句,不仅点明了读书岩作为官员休憩、读书之地的独特功能,也暗含了文人雅士与官场人士和谐共融的场景。
“不图文史三冬足,常有烟霞五色浮”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读书岩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心灵与自然对话的空间。四季更迭,文人学者在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与自然界的烟霞云雾相映成趣,体现了诗人在追求学问的同时,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感悟。
“道路只今徇木铎,云礽又复绍箕裘”则表达了对传统学问传承的重视。木铎象征着传道授业的使命,云礽和箕裘则是比喻后辈继承先人的学识和精神,强调了读书岩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
最后,“观山未了仍观画,冰雪相看两鬓秋”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个人心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深沉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观山、观画,既是对外在世界的探索,也是对内在情感的抒发,而“两鬓秋”则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痕迹,寓含了对人生短暂与永恒的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读书岩作为文人修身养性、传承学问之所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学问和时间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