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非吟(其一)

种兰近竹边,竹与争兰光。

竹影日渐薄,兰叶亦萎黄。

物以类相合,胡为反相伤?

我今抱兰去,永保深林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兰花与竹子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共处与自我坚守的思考。首句“种兰近竹边,竹与争兰光”描绘了兰花与竹子相邻生长的场景,竹子似乎在争夺兰花的光辉,暗示了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接下来,“竹影日渐薄,兰叶亦萎黄”两句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竹子的影子逐渐变淡,而兰花的叶子也变得枯黄,象征着这种竞争导致了双方的衰败。

“物以类相合,胡为反相伤?”诗人在此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同类之物会相互伤害,而不是相互促进和共生呢?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法则和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谐共存的向往。

最后,“我今抱兰去,永保深林香”表明诗人决定离开这个充满竞争与衰败的地方,带着兰花去寻找一片能够保持其香气的深林。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纯净生活的追求,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兰花与竹子的寓言式叙述,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如何实现和谐共处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11)

道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知非吟(其二)

鱼以水为命,僧与山相依。

山无僧不灵,僧非山何归。

谁谓是孤云,是天皆可飞。

若云是孤鹤,决当择所栖。

慎哉山与僧,幸勿轻相离。

形式: 古风

知非吟(其三)

昨日花正繁,今朝花在地。

路旁重徘徊,慷慨莫可既。

花落明年开,人寿安可系。

同是风中花,却洒花前泪。

形式: 古风

留别道恒

浪迹兼多病,相看独尔真。

同消半载日,弥重一生身。

凉月舟前路,秋风别后人。

所怀应自得,情忘莫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新冬

荒斋草尽腓,薄冷暗微微。

上卷新秋句,加身旧葛衣。

窗疏留堕叶,檐浅恋残晖。

来往殊相绝,都忘举似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