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日游报国院小轩颇幽胜为名曰双清仍书此诗

千峰收宿雨,坐见空翠滴。

携筇出城隅,试此腰脚力。

竹阴穿窈窕,僧户扣岑寂。

小轩清樾底,磐礴聊自适。

闯然见幽禽,百啭深拔隙。

即此与晤歌,绝胜眼前客。

幽怀层冰结,屃赑不可释。

忽如散春风,回首无处觅。

天游失六凿,真观了千息。

乾坤鼎鼎中,指马坐可一。

不知双清老,何者为心迹。

持问跏趺人,首肯复面壁。

山烟明欲合,归舸兀深碧。

此心除溪月,炯炯谁复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春日的山林之游,诗人朱松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感悟。

首句“千峰收宿雨,坐见空翠滴”描绘了雨后山峰的清新景象,空中的翠绿仿佛在滴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携筇出城隅,试此腰脚力”则展现了诗人走出城市,踏入自然的喜悦和对身体能力的自信。

“竹阴穿窈窕,僧户扣岑寂”描绘了竹林中的幽静和寺庙的宁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进入“小轩清樾底,磐礴聊自适”,诗人找到了一处清幽的小屋,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自我满足。

“闯然见幽禽,百啭深拔隙”描述了突然间见到一只幽静的鸟儿,在枝叶间欢快地鸣叫,这不仅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也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共鸣。接下来,“即此与晤歌,绝胜眼前客”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远胜过世俗的交往。

“幽怀层冰结,屃赑不可释”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如同层层冰封,难以释怀。然而,“忽如散春风,回首无处觅”又暗示了这些情感最终如同春风般消散,不留痕迹。

“天游失六凿,真观了千息”意味着诗人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最后,“乾坤鼎鼎中,指马坐可一”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与理解,认为在广阔的天地间,一切都可以归于简单与统一。

“不知双清老,何者为心迹”则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探讨了真正的自我与行为的根源。最后,“持问跏趺人,首肯复面壁”通过向一位修行者提问,表达了对智慧与解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收录诗词(422)

朱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谢绰中游报国寺诗

掩关味诗书,青简亦已槁。

相携出东城,及此风日好。

僧檐覆溪渌,共取一尊倒。

眷此松桂阴,不接车马道。

慇勤玩流光,齿发行且老。

诸公奠九鼎,帝室欣再造。

优游容我辈,放浪事幽讨。

念君东山姿,文字富天藻。

风期在经纶,弹冠苦不早。

宁知如子云,白首太玄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丁未春怀舍弟时在京师

狂虏送死河南北,王事遥怜弟行役。

胡命须臾鱼在鼎,官军低回鸷将击。

渴闻天语十行札,尤觉家书万金直。

何时同秉江上犁,万里农桑吾愿毕。

形式: 古风

五言杂兴七首(其一)

侧席忧宗周,负痾头岑岑。

又传衢梁盗,弄兵保山林。

渴闻平虏诏,蛰户跋雷音。

欲舞恨袖短,诸君独何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五言杂兴七首(其二)

黄香卧讲肆,日芜五亩园。

儿诵声九雏,未厌咽耳喧。

古来避世士,或隐金马门。

云何北窗底,默默对幽谖。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