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以壮的《杂诗(其三)》,通过对比人生的不同阶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首句“往事不再得”,感叹过去的事情无法挽回,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无奈。接着“来日讵可知”,提出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对时间不可逆的忧虑。诗人紧接着指出,“红颜乃有待,白首徒伤悲”,年轻时的美好时光终将逝去,而老年时的孤独与悲伤却难以避免,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生命的无常。
“气志逊年少,年少骄所期”,年少时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期待,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气志逐渐消退。这里通过“逊”和“骄”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人生从自信到谦逊的变化过程。
“拟彼老已丑,拟我少且姿”,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与老年人进行比较,强调了青春的美丽与老年的苍凉。接下来,“眄彼东流水,老少瞬息移”,以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生动地展现了岁月如梭,转瞬即逝的景象。
“气志亦复在,老去情相随”,即使年华老去,内心的气志依然存在,情感也伴随着岁月一同成长。最后,“命无百年固,无闻复何为”,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名声、成就的思考,暗示了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有意义的存在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对比和反思,深刻揭示了时间的无情、生命的脆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具有强烈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