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其六)

结匈虫为蛇,蛇复号为鱼。

一物互反覆,彼此称名殊。

何况微与箕,商纣不为愚。

崇侯乃圣贤,天士嗟以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相对性。首句“结匈虫为蛇,蛇复号为鱼”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将人性比作可以变化的生物,暗示着人的本性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转化的。接着,“一物互反覆,彼此称名殊”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变化的可能性,指出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何况微与箕,商纣不为愚”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指出即使是最不起眼的人或最伟大的君主,在特定情境下也可能表现出与平常大相径庭的行为。这里“微与箕”代表普通人,“商纣”则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最后,“崇侯乃圣贤,天士嗟以吁”将崇侯作为圣贤的代表,与前文形成鲜明对照,强调了道德标准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崇侯被视为圣贤,但诗中并未给出具体解释,留给读者思考空间,暗示了在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体系中,何为圣贤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探讨了人性、道德以及社会评价标准的多面性和相对性,鼓励读者对这些主题进行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956)

黄省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其七)

亭亭三珠树,赤水何芳菲。

翩翩比翼鸟,南山相与飞。

青天矫修羽,绿柏挂明玑。

羽民与厌火,始得瞻光辉。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其八)

渴饮赤泉水,饥采员丘树。

不死尔何民,白发非所惧。

控揣移千春,视之若朝暮。

胡独神州中,人命比晞露。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其十一)

汤汤复沸沸,是谓玉膏源。

黄帝食□□,登龙巳孤骞。

周游丹木上,道成笑不言。

焉得餐黄华,使我清心魂。

形式: 古风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其十二)

钦䲹变□崖,虎爪为大鹗。

鼓死与之俱,化鵔音如鹄。

鵔矣尔莫暴,鹗哉尔莫酷。

若有昆崙心,帝无□山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