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
交新徒有喜,礼厚愧无才。
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
何当看花蕊,欲发照江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与世隔绝的孤独。"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偏远,以及偶尔出现的人事活动带来的生动气息。接下来的"交新徒有喜,礼厚愧无才"则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个人才华不足的自谦。
在自然景物中,诗人的情感得到了抚慰和升华。"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展现了诗人如何在宁静的夜晚,与自然中的云和竹为伴,甚至忘却了归家的路。这种与自然的默契和融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最后两句"何当看花蕊,欲发照江梅"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在这里,诗人渴望着某个时刻能欣赏到花朵的盛开,用心中的光芒去照亮那些尚未开放的江边梅花。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一种诗意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孤独生活的描绘,以及与自然的亲密交流,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
芹泥随燕觜,花蕊上蜂须。
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
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
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
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
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