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在端午节因病足而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品。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病痛带来的身心折磨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首句“愠来拊髀失全肤”,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因病痛而感到烦躁不安,用手抚摩大腿,却无法缓解全身的不适。接着,“何物为妖不可袪”一句,表达了对疾病无所不在、难以驱除的感慨,将病痛比作妖魔,形象地揭示了疾病的困扰与无奈。
“任强加餐如鹤瘦,未当衰老倩人扶”,诗人以鹤瘦自喻,尽管努力进食保持体力,但并未因此避免衰老的到来,需要他人扶持。这里不仅反映了身体的虚弱,也隐含着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接纳与无奈。
“日长筠管螟蛉化,春静雕梁燕子呼”,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生机的氛围。日长之时,竹管中的幼虫正在蜕变成长,春日里,燕子在雕梁上欢快地呼唤。这些景象虽美,却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病痛的煎熬。
最后,“无限世间能疾走,相看那得不胡卢”,诗人感叹于世间的疾速变化,即使面对病痛,也无法逃脱时间的流逝。这句话蕴含着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无奈与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病痛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衰老、疾病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