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官府文书急速下达,连老少皆受约束的情景。通过“火失城门鱼已烂,榛收谷口蕙先枯”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法令执行之严苛,仿佛连城门关闭都让鱼儿无法游过,谷口收榛时蕙兰已凋零,形象地展现了法令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后半部分“公庭未到心情乱,讼牍才消儋石无”则表达了在官员未到之前,公堂上人心惶惶,诉讼之事得以解决后,百姓生活得以恢复平静。最后,“兹惠我惭民父母,尔曹何事嚇乡愚”两句,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自省,同时也对那些吓唬乡人的行为表示谴责,体现了其对民众的关怀与责任感。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清代官府治理与民间生活的微妙关系,以及官员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