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重门一掩经年静,閒煞秋千。今日桥边。

一样春寒似去年。幽情淡薄浑如絮,休要狂颠。

重致缠绵。不遣杨花近画檐。

形式:

鉴赏

这首《采桑子》由叶恭绰创作于清末至近现代初,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画面。

“重门一掩经年静”,开篇即以“重门”、“经年”点明时间与空间的静谧,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环境的封闭,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氛围。“闲煞秋千”,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秋千闲置未动,似乎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平淡。

“今日桥边”,转折点出现,视线从室内转向室外,桥边成为新的观察点。这里的“今日”与“去年”形成对比,暗示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预示着情感的变化。

“一样春寒似去年”,春寒依旧,但心境已不同。这句话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人物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情境的感慨。

“幽情淡薄浑如絮”,“幽情”指的是深藏心底的情感,这里用“淡薄”来形容,仿佛是随风飘散的柳絮,既轻盈又难以捕捉,象征着情感的微妙与易逝。“休要狂颠”,是对情感的一种自我约束,提醒自己不要过于放纵或激动,保持内心的平静。

“重致缠绵”,“重致”意味着再次表达,这里的“缠绵”不仅指情感的深厚,也暗示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可能是思念、眷恋或是哀愁。这种情感的反复表达,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不遣杨花近画檐”,以杨花(柳絮)为喻,表达了对某种事物或情感的回避,不想让它们靠近自己的生活,可能是因为害怕触及内心的伤痛,或者是对过往的回忆感到无力面对。

整体而言,这首《采桑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季节更替和个人情感变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收录诗词(174)

叶恭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浣溪纱.杨柳

杨柳依微隐钿车。软风徐揭绣帘斜。

落红深处即天涯。

不信遥天鸿有信,偏因细雨燕还家。

新愁交与杜鹃花。

形式:

浣溪纱

寂寞帘栊驻故香。一春愁与落红长。

不成将息只凄凉。

梦觉翠屏闻暮雨,望残飞絮又斜阳。

如今只索不思量。

形式:

长亭怨慢.浔阳客感

蓦迢递、客程惊晚。暮色征衣,锁窗寒浅。

不分怀人,孤镫照梦夜频剪。

新愁似水,浑不共、罗衾展。

寂寞倚层楼,望烟里、片帆初转。望远。

听秋声浩渺,顿触琵琶凄怨。

江亭何许,甚高咏、而今重遣。

慢增叹、黄芦苦竹,早换了、绿杨丝软。

剩茸帽清游,犹写绾红吟卷。

形式:

玉漏迟.冬深旅寄江壖,排闷自遣

暮色河桥柳。浅碧垂丝,嫩寒添又。

倦倚西风,吹冷天涯吟袖。

孤馆银屏梦远,蓦去路、烟波回首。芳信久。

重忆梅花,小园开后。

惆怅急鼓催年,镇画角声中,哀鸿频奏。

满地江湖,浑忆剪灯良友。幸有匡庐擢秀。

饷诗囊、一峰寒岫。归兴骤。压轻装、缊袍依旧。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