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道中(其二)

可怜陵寝地,千里草离离。

二水沙河在,双桥御道移。

水泉边马识,风候野驼知。

亦有城头月,苍苍似汉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昌平道中的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自然的壮丽。首句“可怜陵寝地”,以一种哀婉的口吻开篇,引出对古代帝王陵寝所在之地的感慨。接着,“千里草离离”一句,通过辽阔的草地铺展,营造出一种广阔而静谧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二水沙河在,双桥御道移。”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道路两旁的自然景观与人工痕迹,沙河蜿蜒,双桥横跨,御道的迁移则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通过这些具体的景物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美与历史感融为一体,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无情。

“水泉边马识,风候野驼知。”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水泉和野驼以感知能力,生动地展现了它们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规律与生命的顽强。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学美感,也深化了对自然与生命价值的理解。

最后,“亦有城头月,苍苍似汉时。”诗人以城头的明月作为收尾,将思绪拉回现实,同时通过“苍苍似汉时”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永恒的向往。月光下的城头,既是对过去辉煌的缅怀,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情怀与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昌平道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重,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天寿山(其一)

燕山连紫塞,千里抱长安。

北锁天关险,东襟渤澥寒。

龙文犹五色,凤势必千盘。

寂寞裬恩殿,孤臣掩泪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天寿山(其二)

文皇当正脉,列圣绕中峰。

地作诸华福,山为五岳宗。

东西金殿起,左右宝城重。

云气如宫阙,高高护六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天寿山(其三)

岂意千秋后,空馀龙凤门。

白狐登御榻,青犊入文园。

玉砌磨刀坏,银泉浴铁浑。

雍门无限泪,沾洒列朝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天寿山(其四)

万壑松楸尽,园陵锁寂寥。

空馀龙虎抱,似有鬼神朝。

银海阴风落,珠尘细雨飘。

天南霜露思,极望草萧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