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樊氏阡分韵得事字

山深少车辙,雨馀多空翠。

不知穷秋中,草木乃尔媚。

隐君一抔土,诸子几掬泪。

盛年喜迈种,末路等幽閟。

村酒敢嫌浊,唤起吾渴睡。

勿听松风哀,姑对山月醉。

从今弃书册,独以醉为事。

不然持秃帚,净扫清凉寺。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山深处少有车轮痕迹,雨后显得更多空翠之色。
未曾料到,在这深秋时节,草木竟如此娇艳。
你被埋在这一捧土下,你的孩子们流下了多少泪水。
年轻时我喜爱播种希望,如今暮年却只能等待寂静。
乡村自酿的酒虽不醇厚,也能唤醒我沉睡的渴望。
别去听那松风的哀鸣,让我借山月沉醉其中。
从此以后,我将放弃书卷,只以醉酒为乐。
不然就握着扫帚,把清凉寺打扫得干干净净。

注释

山深:指偏远的山区。
车辙:车轮留下的痕迹。
雨馀:雨后。
空翠:清新的绿色。
穷秋:深秋。
媚:娇艳。
隐君:埋葬的人。
抔土:一捧土。
几掬泪:许多泪水。
迈种:播种。
幽閟:寂静。
村酒:乡村自酿的酒。
浊:不醇厚。
松风哀:松树风吹的声音。
山月醉:借月色醉酒。
弃书册:放弃书本。
独以醉为事:只以醉酒为生活。
持秃帚:握着破旧的扫帚。
清凉寺:寺庙名,此处象征清净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山深少车辙,雨馀多空翠”,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幅幽静而湿润的画面,传达了诗人远离尘世的隐居情怀。“不知穷秋中,草木乃尔媚”表明诗人对周围景物有着深切的观察和欣赏,感受到了秋天特有的自然之美。

接下来,“隐君一抔土,诸子几掬泪”则表现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无常的忧虑。这里的“隐君”指代自己,表明诗人在山中隐居的生活选择,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悲凉情绪。

“盛年喜迈种,末路等幽閟”一句,既展示了诗人的积极态度,也暗示了一种对生命最后阶段的无奈和接受。这里的“盛年”指的是青壮年时期,“末路”则是晚年的比喻。

“村酒敢嫌浊,唤起吾渴睡”,诗人在这里享受着简单而纯粹的生活,通过饮酒来唤醒自己的疲惫之躯。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乡土文化的喜爱,也表达了一种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勿听松风哀,姑对山月醉”一句,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感受,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在此提醒自己不要被松风的悲凉声响所打扰,而是要沉浸于山月之下,享受酒的醉意。

最后,“从今弃书册,独以醉为事”表明了诗人对学问和文墨的放弃,将精力转向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快乐。“不然持秃帚,净扫清凉寺”则描绘了一种清贫而自在的生活场景,通过打扫寺庙来维系精神上的宁静。

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生动的自然写实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理解与享受,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218)

王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王昭君图

君不见汉道昌,单于朝建章。

君不见汉道衰,宫女嫁胡儿。

胡汉和亲自高帝,以色媚人非远计。

遂令流患及子孙,内家又遣王昭君。

昭君本是巫山女,预恐娙娥妒云雨。

一入深宫长闭门,好梦何曾着人主。

宁期粉绘误婵娟,玉殿辞君君始怜。

空抱哀弦写幽怨,风沙万里向胡天。

胡天苍茫岁月促,夫死毡城更从俗。

一寸良心不自持,安用红颜美如玉。

画里传看出塞时,胡骑萧萧汉日低。

即此堪为中国叹,不唯青冢草萋萋。

形式: 古风

葛仙化

灵山信多异,孤起一万寻。

其上罗诸峰,耸秀欲相临。

危磴巧盘折,古洞閟清深。

丛木开锦帐,飞泉鸣玉琴。

三仙班龙驾,长往无归音。

高阁俨像设,霓衣紫霞衿。

故知飞升骨,偕来幽绝岑。

声利岂不好,奈此老境侵。

吾家穷子安,登览动悲吟。

盛时亦云遇,志大力叵任。

今人已笑古,后人复视今。

天命傥可顺,吾将守素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置酒登赋楼观月立夫有诗序别次韵

西山自高爽,更上百尺楼。

月华出万象,独以寸目收。

寒光增灏气,山影接江流。

相从更几日,醉赏同一瓯。

诸君有大志,应销别去愁。

衣食才足守坟墓,记取龙钟马少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云月图(其二)

菩萨岩前净满月,神女峰上光明云。

吾人肺腑中流出,诗句丹青无半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