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其八)昆山阴

我思陆平原,废宅荒草深。

才高乃速祸,事往不可箴。

饥乌噪树颠,野鼠窟庭阴。

黄耳亦已死,家书无复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我怀念陆平原,那里的废弃住宅被荒草深深覆盖。
才华出众却加速了灾祸的到来,过去的事实无法挽回和劝诫。
饥饿的乌鸦在树梢上叫唤,野鼠在庭院的阴暗处打洞。
忠诚的黄耳犬也已经去世,家中的书信再也找寻不到了。

注释

我:主语,指代诗人自己。
思:怀念,想念。
陆平原:地名,可能是一个人或地方的代称。
废宅:荒废的住宅。
荒草深:形容荒凉无人烟。
才高:才能出众。
乃:就。
速:加速。
祸:灾祸。
事往:事情已经过去。
不可箴:无法挽回或劝诫。
饥乌:饥饿的乌鸦。
噪:叫喊。
树颠:树梢。
野鼠:野外的老鼠。
窟:打洞。
庭阴:庭院的阴暗处。
黄耳:古代忠诚的狗名。
死:死亡。
家书:家中的书信。
无复:不再。
寻:寻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其八)昆山阴》,通过对陆平原故居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命运多舛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以"废宅荒草深"开篇,渲染出一种荒凉与寂寥的气氛,暗示了陆平原的落魄。接着,他通过"才高乃速祸",表达了对才华出众却招致不幸的感叹,认为过去的劝诫已经无法改变事情的发展。

"事往不可箴"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事变迁,暗示了世事无常。"饥乌噪树颠,野鼠窟庭阴"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寓言了生活的艰辛和环境的凄凉。最后,诗人借"黄耳亦已死,家书无复寻"表达了对往昔通信联系的怀念,以及对友人音信断绝的无奈。

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沉郁风格,对友人的命运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其六)陆瑁养鱼池

来观瑁湖水,乃是陆生居。

春塘草几变,谁脍此中鱼。

莫容科斗应,亦有鲁王馀。

不随蛟龙飞,神鳖未可除。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其四)柘湖

柘土久陷没,千里嗟水滨。

不复吴盐邑,空有秦女神。

浩荡吞海日,旷阔迷天津。

扁舟谁能往,旦暮逢渔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五)秦始皇驰道通吴城

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脩。

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

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

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一)顾亭林

乡林空林木,不见古人居。

犹寻古人迹,更与古人疏。

昔为贤豪里,今作魑魅墟。

湖边夜夜月,光彩波上馀。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