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学稼》是金代诗人赵元所作,通过描述个人在田间劳作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对农业生活的深刻体悟与反思。
首句“不堪炊煮一箱书”,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放弃书斋生活,投身于田间劳作的无奈与不舍。接下来,“十口东西若可糊”一句,点明了家庭生计的压力,以及通过耕种维持基本生活的需求。
“食禄已惭中隐吏,垦山聊作下农夫。”这两句对比鲜明,前句表达了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愧疚与不满,后句则是对当前务农生活的自我安慰与接受。诗人意识到,作为官员,他未能尽职尽责,而选择回归农田,虽为下等农夫,却能心安理得地面对自己的选择。
“藁遗场圃无多积,子入官仓困远输。”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亲自参与农业生产的情景,强调了劳动的艰辛与成果的有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粮食供应的紧张状况,以及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远赴外地运送粮食的艰难。
最后,“近日愚轩睡眠少,打门时复有追胥。”诗人感慨自己因忙于农事,睡眠时间减少,甚至还要应对催债者的打扰。这一句不仅体现了生活的忙碌与压力,也暗示了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景气。
整体而言,《学稼》一诗通过对诗人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从书斋走向田野的转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生活、责任、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也有对当下现实的直面,充满了人文关怀与生活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