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华顶危临海,丹霞里石桥。
曾从国清寺,上看月明潮。
好鸟亲香火,狂泉喷泬寥。
欲归师智者,头白路迢迢。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华顶山怀念天台山的景象。开篇“华顶危临海,丹霞里石桥”两句,以宏伟的画面展现了华顶山雄奇的自然风光,其中“华顶”指的是华顶山,“危临海”形容其地势之险峻,而“丹霞里石桥”则勾勒出一幅天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美丽图景。
接着,“曾从国清寺,上看月明潮”两句,诗人通过回忆自己曾经在国清寺观赏明月与潮汐的经验,表达了对那片净土的怀念之情。其中“国清寺”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点,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亲身体验。
下片“好鸟亲香火,狂泉喷泬寥”两句,则转向描写山中的生灵与自然景观。这里,“好鸟亲香火”可能指的是鸟儿在温暖的阳光中嬉戏,或是对佛法的比喻,而“狂泉喷泬寥”则形容了山间泉水奔腾、声势壮观的情状。
最后,“欲归师智者,头白路迢迢”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返回师父身边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岁月流逝和旅途艰辛的感慨。在这里,“师智者”很可能是指诗人的佛法导师或心灵导师,而“头白路迢迢”则是对归途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不失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天台山那片净土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旅程的深刻思考。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垂白堪思大乱前,薄游曾驻洞庭边。
寻僧古寺沿沙岸,倚杖残阳落水天。
兰蕊蔫烟骚客庙,烟波晴阔钓师船。
此时欲买君山住,懒就商人乞个钱。
洞庭云梦秋,空碧共悠悠。
孟子狂题后,何人更倚楼。
日西来远棹,风外见平流。
终欲重寻去,僧窗古岸头。
铁柱东湖岸,寺高人亦闲。
往年曾每日,来此看西山。
竹径青苔合,茶轩白鸟还。
而今在天末,欲去已衰颜。
荆州连岁滞游方,拄杖尘封六尺光。
洗面有香思石溜,冥心无挠忆山床。
闲机但愧时机速,静论须惭世论长。
昨夜分明梦归去,薜萝幽径绕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