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叔嘉叔平刘丈

木槽压油三石馀,半为灯火半煮蔬。

上山伐柴五十束,九分卖钱一烧肉。

等闲八月举场归,早禾囷毕晚禾稀。

道行愿见国人肥,高才久屈当奋飞。

万一主司仍见遗,课奴种麦家相宜。

老夫借屋蓄妻儿,寂寥惯便亦何悲。

形式: 古风

翻译

木槽里剩余的油有三石多,一半用于点灯,一半用来煮菜。
上山砍柴五十捆,卖掉大部分换一顿肉。
平常八月考试结束回家,早稻已收晚稻稀疏。
修行之人希望看到国家富饶,才华出众者长久被压制应奋发努力。
万一主考官仍未录用,就让仆人种麦子,适合居家生活。
我老了租屋养活妻儿,习惯了寂寞,也没什么可悲伤的。

注释

木槽:装油的容器。
压:储存。
灯火:照明。
蔬:蔬菜。
伐:砍伐。
柴:木材。
束:捆。
卖:出售。
举场:科举考试。
归:返回。
囷:仓库。
稀:稀少。
道行:道德修养。
国人:全国人民。
肥:富裕。
屈:压抑。
主司:主考官。
见遗:遗漏。
课奴:教导仆人。
种麦:种植小麦。
老夫:我(老人自称)。
借屋:租屋。
蓄:养活。
寂寥:寂寞。
惯便:习惯。
悲: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首句“木槽压油三石馀”形象地写出榨油的劳动量大,而“半为灯火半煮蔬”则反映出家庭生活的简朴。接下来,“上山伐柴五十束”展示了砍柴的辛劳,而所得收入只能勉强买点肉食,生活艰难。

诗人以“等闲八月举场归”暗示考试结束,期待通过科举改变命运,但又担心“万一主司仍见遗”,表达了对仕途的忧虑。他希望国家富强,“道行愿见国人肥”,才华出众的人能得到施展,自己即使落第,也能在家务农养家,“课奴种麦家相宜”。

最后两句“老夫借屋蓄妻儿,寂寥惯便亦何悲”,诗人表示即使生活清贫,只要家人安康,自己已习惯寂寞,没有什么可悲的。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式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326)

陈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故乡人

我家已破出他乡,如连如卓方阜昌。

岂料囊金随后散,一齐开铺鬻文章。

我今滨死秪如许,二友犹堪望轩翥。

从头借问向来谁,十室九人非旧主。

形式: 古风

赠高待聘

待聘先生二十六,弟子满堂脩几束。

下床一面月几千,有客市廛钱别录。

为儿不诵杞菊篇,举箸欠鱼须要肉。

老夫弱冠奇一秋,飘零来问君平卜。

先生称我有隽才,满县青矜皆拭目。

一日仅能赴三饭,折简叩扉知几幅。

今夜酒移明夜醉,凌晨乞展黄昏速。

四边延我入师席,席则有馀身不足。

高子行年已若干,更度四期心从欲。

月钱祗直晓点心,薪蔬尽此携儿畜。

抱书谁肯访吾门,看君有是犹沾禄。

井泉比旧百倍深,汲人绠短无麻续。

时去技精分愈穷,时来浅学难逃福。

贩商射利偶赢馀,便诧巧谋能润屋。

莫待黄金当散时,舟车到处遭颠覆。

形式: 古风

初夏郊行

羽檄暂稀槐昼永,出郊远眺得神清。

田间野水纵横注,林外娇莺自在鸣。

为羡僧闲逢寺饮,要知民乐绕村行。

逢迎尚有山花在,见识闻香不识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武夷作(其二)

来为群元扣右扉,香生琼宇碧油围。

前驺所过风俱静,幽鸟不惊云与飞。

清啸一山旋暮角,和蒸九曲未秋衣。

胜游英槩真奇遇,卷入豪端放棹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