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中秋作

楼外秋寒知不知。看看又到菊花时。

半窗白日影如驰。

去日已多来日少,来何欢喜去何悲。

且斟美酒对清辉。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浣溪沙·中秋作》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楼外秋寒知不知”,开篇即以“秋寒”点明季节,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知不知”三字,既是对自然界的询问,也是诗人内心的自问,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感慨。

“看看又到菊花时”,菊花是秋季的象征,每当菊花盛开,便意味着秋天的深沉与成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

“半窗白日影如驰”,透过窗户洒进来的阳光,如同箭矢般快速地移动,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飞逝。这种动态的描绘,强化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去日已多来日少,来何欢喜去何悲”,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珍惜,以及对未来未知的期待与担忧。在“欢喜”与“悲”之间,诗人展现了复杂而微妙的情感状态,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且斟美酒对清辉”,在这样的时刻,诗人选择以饮酒的方式,与月光相伴,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即使面对离别与变化,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和面对。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离别与相聚的思考,以及在复杂情感中寻找平衡与和谐的努力。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醉春风.自题画梅,用竹叶庵韵

暖室香成阵。老干妆红粉。梅花窗外月明时,忖。忖。

忖。山意冲寒,湖光压碧,乍传春信。绿点苔衣衬。

不许风吹损。梦为蝴蝶到罗浮,问。问。问。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谁能拘紧。

形式: 词牌: 醉春风

鹧鸪天.冬夜听夫子论道,不觉漏三商矣。盆中残梅香发,有悟赋此

夜半谈经玉漏迟,生机妙在本无奇。

世人莫恋花香好,花到香浓是谢时。

蜂酿蜜,茧抽丝。功成安得没人知。

华鬉阅尽恒沙劫,雪北香南觅导师。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山鬼谣.题管夫人画竹

认濛濛、万竿修竹,绿烟一片清冷。

楚天不问云深浅,日暮凄其风劲。吹不定。

望不尽、满川秋水寒光迥。露澄烟暝。

更无数青山,无边青霭,天际远峰映。

伤心更,写出苍梧旧景。美人芳草谁省。

千梢万叶矜当世,闲了鸥波小艇。尘梦醒。

剩两岸、娟娟瘦玉摇江影。神游目骋。

算只有南楼,老人画法,千古妙相并。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定风波.古春轩老人有《消夏集》,徵咏夜来香、鹦哥,纫素馨以为架者,盖云林手制也

斑竹帘栊亚字栏,素馨花发晚风妍。

清遣芸窗邀女伴,堪羡。闺中造物有花仙。

妙手制成花架子,架起。鹦哥也是好花穿。

闲向绿槐阴里挂,长夏。悄无人处一声蝉。

形式: 词牌: 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