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伯姊二首(其二)

幼以木兰为长兄,岂堪垂老隔幽明。

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

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

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自小视木兰如兄长,怎忍心在垂暮之年与她天人永隔。
无人再能嘲笑我如匡鼎般空疏,朋友间的爱护从未因像屈平那样遭受指责。
丧礼已按习俗改变,连圣人都崇尚节俭,更何况我们这些学生。
追思亡者无需如伊蒲般繁琐的供奉,自然有松风和山涧流水陪伴。

注释

木兰:古代女英雄,此处代指亲人。
垂老:年老。
幽明:生死、阴阳两界。
匡鼎:比喻才疏学浅的人。
詈:责骂。
服已降期:丧事按期举行。
变礼:改变传统丧葬习俗。
伊蒲供:古代丧葬中的祭祀用品。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象征自然。
涧声:山涧流水声,象征宁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哭伯姊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思和怀念。

“幼以木兰为长兄”,这里的“木兰”是指古时用来比喻兄弟姐妹之情深厚的花卉,诗人自幼将伯姊视作兄长,可见其手足之情。接着“岂堪垂老隔幽明”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不忍离别之情,且担忧自己年迈,恐怕难以再见到那位已经离开的亲人。

中间两句“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一种无奈和悲哀。古代“匡鼎”指的是用来烹饪食物的器具,而这里借以比喻那些不理解真挚情谊的人;“詈屈平”则是指那些不识好歹,总喜欢挑剔别人短处之徒。诗人感叹世间难寻知音,对于亲人的友爱之情,竟也遭受他人的诽谤和贬低。

接下来的“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则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习俗礼仪也在不断变化,但诗人心中对于逝去亲人的崇敬之情,却依旧如昔日一般,未曾改变。

最后两句“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一种超越物质的祭奠。古代“伊蒲”是一种用来祭祀的香料,但在这儿却被否定了,不需要这些形式上的供奉,因为自然界中那清新的松风和涧声,本身就是最真挚的悼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逝去亲人的深情怀念,反映了诗人对于世态变迁与人心冷暖的一种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哭伯姊二首(其一)

弟为龟湖妹制碑,伯姬舍我复何之。

今彤史笔嗟谁炳,古锦囊诗独姊知。

起絮撒盐才有间,燎须作粥力安施。

澜湍石畔霜风冷,行路无情亦涕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哭吴杞

七十未升舍,目深双鬓残。

病中依佛寺,死处近严滩。

俗薄挥金少,家贫返骨难。

遗言令火葬,闻者鼻皆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哭吴卿明辅二首(其二)

吴兢史法蔡邕碑,每叹斯文尚在兹。

老夺故交堪痛惜,晚徵集序未遑为。

单传骨髓惟吾子,空呕心肝向阿谁。

道远束刍携不去,覆翻遗墨岂胜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哭吴卿明辅二首(其一)

水心文印虽传嫡,青出于蓝自一家。

尚意祥麟来泰畤,安知怪鵩集长沙。

忤因宫妾头无发,去为将军手污靴。

他日史官如立传,先书气节后词华。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