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学者吴与弼在病中回忆年轻时与学生夜读赋诗的情景所作。诗中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学问追求的执着。
首联“旧吟诵罢病魂清,犹幸灵台一点明”表达了诗人虽身患疾病,但内心仍保持清明,对学问的追求并未因病痛而消减。这里的“灵台”比喻心灵,暗示即使在病痛中,诗人的心灵仍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颔联“锻鍊虽然愧金锡,战兢不敢步渊冰”运用了比喻手法,以“锻鍊”自喻,表示自己在学问上的努力和修炼,虽未能达到如金锡般的完美境界,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如同走在深不可测的冰面上,小心翼翼,不敢大意。这反映了诗人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学问的敬畏之心。
颈联“未容馀日甘衰朽,尚拟诸生更老成”表明诗人不愿在余生中沉沦于衰老和衰败之中,而是希望继续培养更多的学生,使他们成为更有成就的人。这体现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后辈寄予的厚望。
尾联“世泽依然诗礼在,好将尘虑静中澄”总结了诗人的信念,即尽管世事变迁,但诗书礼仪的精神仍然存在,他愿意在平静中清除杂念,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学问的传承。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吴与弼作为学者的高洁情操、对学问的不懈追求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同时也体现了其在病痛中仍能保持心灵的清明和平静,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