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

剪削乾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

近来吹者谁得名,关璀老死李衮生。

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

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

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

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

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

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

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下声乍坠石沈重,高声忽举云飘萧。

明旦公堂陈宴席,主人命乐娱宾客。

碎丝细竹徒纷纷,宫调一声雄出群。

众音覼缕不落道,有如部伍随将军。

嗟尔阳陶方稚齿,下手发声已如此。

若教头白吹不休,但恐声名压关李。

形式: 古风

翻译

削尖干芦苇插在寒竹上,做成九孔笛子声音丰富如五音。
最近有名的吹奏者是谁呢?关璀老去,李衮新生。
李衮如今也老了,谁来接续他的技艺呢?薛氏的乐童年仅十二岁。
在师傅的指点下他学习吹奏,口含笛子间仿佛天生就有音乐气息。
润州城高,霜月明亮,他对着霜月吟诗,想要吹出声音。
山头江底静悄悄,连猿猴和鱼龙都在倾听他的笛声。
突然间笛声响起,仿佛管子破裂,声尽时又像刀割般戛然而止。
有时婉转柔软无筋骨,有时顿挫有力如棱角分明。
快速的旋律圆转不断,如同珍珠串连在一起。
慢速的旋律展开延伸,有条不紊,直直如画笔描绘。
低音如石头坠地沉重,高音忽然升起,如同云朵飘摇。
明日公堂设宴,主人命人演奏,娱乐宾客。
众多的乐器虽嘈杂,但宫调一声,便凸显出与众不同。
各种音符如队伍般有序,犹如跟随将军的军队。
哎呀,阳陶年纪尚小,初学吹奏已如此出色。
如果让他一直吹到老,恐怕声名会超越关李二人啊。

注释

剪削:裁剪修整。
乾芦:干枯的芦苇,常用来制作乐器。
寒竹:冬季的竹子,质地坚硬。
九孔:古代笛子通常有九个孔。
漏声:发出的声音。
关璀:古代音乐家。
李衮:古代音乐家。
薛氏:姓薛的人,可能也是音乐家。
乐童:学习音乐的小孩。
翕然:形容声音突然响起。
诎然: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筋骨:这里比喻音乐的力度和结构。
顿挫:音乐中的停顿和转折。
轹轹辚辚:形容声音连续不断。
直直:形容线条或声音的平直。
沈重:沉重。
飘萧:飘动,形容高音的轻盈。
公堂:古代官员处理政务的厅堂。
覼缕:繁多,纷杂。
阳陶:人名,可能是一个年轻的音乐学习者。
稚齿:年幼,指年纪小。
压关李:压过关李,关、李分别指关璀和李衮,意指超越他们的成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童薛阳陶吹奏乐器觱栗的情景,通过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厚情感和高超鉴赏力。

诗中“剪削乾芦插寒竹”开篇便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演奏者选材制作乐器的情形,“九孔漏声五音足”则说明了乐器制作精良,能够发出完美的五声音阶。接着,“近来吹者谁得名,关璀老死李衮生”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今音乐家不如前贤的感慨。

在“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中,诗人提到了薛氏乐童,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乐师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接下来的“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则写出了小乐师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以及他在吹奏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随后的几句“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描绘了一个清冷月夜的场景,小乐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要吹奏出声,但他的声音却是如此细微,以至于连山中的猿啼都能听到,而水中的鱼龙也会驻足聆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则形象地描述了小乐师在吹奏时声音的变化,有时柔和如同管乐破裂,有时急促如同刀割般干脆。紧接着,“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进一步强调了音色的多样性,既有细腻柔和的一面,也有突兀棱角的另一面。

在“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中,诗人以精美的语言表达了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从急促连绵到舒缓流畅,每一种声音都像是用笔墨勾勒出生动的线条。

“下声乍坠石沈重,高声忽举云飘萧”则是对音阶起伏的一种形象描写,低沉如同巨石坠落,高亢如同云朵飞扬。最后,“明旦公堂陈宴席,主人命乐娱宾客。碎丝细竹徒纷纷,宫调一声雄出群”表达了在一个盛大的宴席上,小乐师的吹奏成为了宾客娱乐的焦点,他所演奏的宫廷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通过对小乐师薛阳陶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于艺术传承和后继者的关切。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晚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山中独吟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

每逢美风景,或对好亲故。

高声咏一篇,恍若与神遇。

自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

有时新诗成,独上东岩路。

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树。

狂吟惊林壑,猿鸟皆窥觑。

恐为世所嗤,故就无人处。

形式: 古风

山石榴寄元九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

杜鹃啼时花扑扑,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斸得厅前栽。

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曲尘。

泪痕裛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

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燄欲烧人。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

拾遗初贬江陵去,去时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

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阑前只忆君。

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形式: 古风

山游示小妓

双鬟垂未合,三十才过半。

本是绮罗人,今为山水伴。

春泉共挥弄,好树同攀玩。

笑容花底迷,酒思风前乱。

红凝舞袖急,黛惨歌声缓。

莫唱杨柳枝,无肠与君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