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对亡友韩伯举的深切怀念之作。诗中通过对亡友生前性格、生活态度以及逝世后环境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厚情感和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
首句“主鬯依难弟”,点出亡友韩伯举在生时虽为难弟,却能主持家事,暗示其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接着“遗文起后人”一句,赞扬了韩伯举虽已逝去,但其留下的文字作品仍能激励后来之人,体现了其思想与才华的深远影响。
“一生唯好客,到死不言贫”两句,生动描绘了韩伯举生前的好客性格和不畏贫穷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他热情、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门巷浑如昨,池台倏已新”对比了亡友生前与逝世后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强调了亡友在世时的温馨和谐,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青山空满地,痛绝未埋身”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描写青山依旧、大地空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离世的深切哀痛,以及对亡友未能安息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怀念。诗中既有对亡友品格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