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一四)

诸法本来绝待,触目且拘碍。

只因断臂觅心,便有人求忏罪。

无文印子既成,付法传衣厮赖。

致令卢老黄梅,坠石腰间舂碓。

将谓有法与人,问著却言不会。

引得后代儿孙,尽作韩獹逐块。

虽欲扶竖宗乘,奈何东倒西傫。

子细检点将来,直是令人叵耐。

若也尽令而行,一击须教粉碎。

有时静坐思量,就中也有可爱。

深沙共脩罗结亲,金刚与土地指背。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本质和修行实践的独特见解。诗中批评了那些执着于外在形式和法相的人,认为真正的佛法是超越概念和执着的,不应被束缚或误传。

"诸法本来绝待",强调佛法的本性是自在无待,不依赖任何条件或对象。“触目且拘碍”则指出人们往往被眼前的事物所局限,不能领悟到佛法的真谛。接着,诗人提到“断臂觅心”和“求忏罪”的行为,暗示有些人过于追求内心的净化,反而陷入了自我设限的困境。

“无文印子既成,付法传衣厮赖”,暗指传承佛法的形式化,如口头传授和实物象征(如法衣),可能会导致误解和依赖。诗人以卢老黄梅禅师为例,讽刺其因过分依赖形式而陷入困境。

“致令……尽作韩獈逐块”,进一步批评那些盲目追求佛法具体表现的人,如同猎犬追逐幻象。诗人认为,真正的佛法应当超越这些表面现象,回归内在的智慧。

“虽欲扶竖宗乘,奈何东倒西傫”,表达了对宗门衰落的忧虑,指出即使有心复兴佛法,但现状混乱不堪。最后,“子细检点将来,直是令人叵耐”,诗人呼吁人们深入反思,去除对佛法的误解和执着。

诗的结尾,诗人提出“有时静坐思量,就中也有可爱”,表明并非所有追求都是错的,关键在于能否从静心中领悟到佛法的真正价值。通过“深沙共脩罗结亲,金刚与土地指背”,诗人倡导回归佛法的根本,即平等慈悲和无我之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寓言和比喻的方式,揭示了禅宗对于佛法实践的理解和对世间执着的批判,提倡回归佛法的核心精神。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九十六)

才方八月中秋,又是九月十五。

唯有这个不迁,一众耳闻目睹。

形式: 偈颂 押[麌]韵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九十)

今朝三月十五,已得如膏之雨。

农夫鼓腹歌谣,万象森罗起舞。

形式: 偈颂 押[麌]韵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八十八)

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住西天。

人人常光现前,个个壁立万仞。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七十七)

结夏方得五日,露柱却知端的。

勃跳撞入灯笼,普为诸人入室。

形式: 偈颂